《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5)

时间:2021-08-31

三 探诗境 欣赏意境美。

  把握诗歌的内容,领略诗的意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环节。方法是指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和感受,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如本诗中千里冰封的雪原、绵亘蜿蜒的长城、极目万里的黄河都具有雄伟壮阔的特征,而这样气势磅礴的意境与毛主席的襟怀、抱负相一致,所以由这辽阔的意境想象到毛主席是一个勇敢的、有气魄的、伟大的人。由“欲与公试比高”想象到仿佛在莽莽的原野、滔滔的黄河、巍巍的高原上站着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毛主席。想象到他是一个胸怀大志、坚定自信、意气风发、气度不凡的人。正是这种气吞山河的大志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 的解放。这就激起学生对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这就赏识诗歌的意境美。

四 品诗语 欣赏语言美

  新课标第四学段要求:“学生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诗歌的语言凝炼而形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只有细心揣摩,才能领会蕴含的意蕴和情味。如“山舞银蛇”中的“舞”字既让人感到舞蹈的轻盈灵 动,又展示群山绵延的秀丽之美、生机之美。“红装素裹”的“素”字写出雪后大地的清爽美丽。“顿失滔滔”的“顿”字用得传神,写出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望长城内外”的“望”字将长江黄河祖国江山尽收眼间, 使人感受到诗人真像顶天立地的巨人。这样品味诗歌的语言既可以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更能积累中华民族优秀的语言文化。

  “诗道贵在妙语”,诗歌学习可以极好地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指导学生结合实践和体验,用诗人敏锐的眼光来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当诗歌与学生的情感、人生接轨后,就能多情感万物,慧眼看世界,诗意度春秋,让内部世界与外部生活和谐灵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