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5

  1教材分析

1.1教材地位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化学《化学2(必修)》专题3第二单元中的 “乙酸”一节课。新教材必修2中把《乙酸》安排在乙醇之后,用食品中的有机物这条线索贯串一个单元的知识点,着眼于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培养学生的能力,体现的最大特点是探究性和趣味性,而不一定追求一堂课在知识体系和逻辑关系上的完整性。乙酸是紧接乙醇、乙醛之后,作为羧酸的代表物,单列一节讲授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己学习了乙醇、乙醛含氧衍生物,初步掌握了以官能团的特征学习物质性质的方法。

  掌握好乙酸的结构和性质,能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醇——醛——羧酸——酯等各类烃的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衍生关系。乙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贴进学生生活,学生对该物质比较熟悉。本节课内容不多,实验操作易掌握,便于学生采用实验探究法开展学习。

1.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乙酸的分子结构,掌握乙酸的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问题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途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验、研究体验,从整体感知,发现问题,得出结论;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感知与体验,学会自己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认识结构决定性质的规律,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1.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的重点与难点如下: 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难点:酯化反应的原理。 2 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是比较容易把握的一节课。但是想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上就需要做很大的调整,以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指向,即:①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②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学会分享与合作;⑤培养科学态度;⑥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此,我尝试用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设计这节课。

  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有能力完成本节的学习目标,但学生学习侧重于结论,不注重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对发展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和引导,注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以实验为基础,“师生合作研究体验式教学方法”并采用实物、模型、实验、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增大课容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反思与讨论

  认知心理学家帕伯特比喻说,传统的指导式教学也可能会以游戏的方法教九九乘法表,但是建构式的教学需要将创造和发明这种游戏的挑战交给学生。而我们目前缺少的恰恰是将创造和发明“游戏规则”的挑战交给学生的勇气。这节课我努力将学生推到“舞台”前,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思维为中心,创设问题情景,层层深入,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参与和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二册中的内容。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说的是树木有根,根扎在泥土中,树木是靠根吸收水和养分的。课文按照“做梦的起因——做梦——从梦中醒来”的顺序写的。课文形式活泼,富有情趣。

  教学目标:

  1能够读准本课生字生词,认识“三点水旁”和新笔画“横折弯”。认读7个字,书写渴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知道小树扎根在泥土中,靠根吸收水和营养。懂得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长处,自己也有长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验小树的心情变化。学习生字“喝”、“渴”。

  教学难点:理解“小树为什么从梦中急醒了?

二、学情分析

  孩子们能运用汉语拼音这个武器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因为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童话,非常吸引他们,他们觉得这篇课文很有趣,所以孩子们读起来朗朗上口。他们初读课文后,能根据课题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已初步形成质疑解疑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依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我从学生熟悉的梦谈起,引出课文内容,通过读,看,结合生活实际,补充材料等方法,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读懂了课文,知道了树和许多植物都是靠根吸收水和营养的。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长处,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长处。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板书“梦”字)认识它吗?今天要学的课文在讲谁的梦?(板书小树)今天,我们就学习第6课——小树的梦,齐读课题。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从学生熟悉的梦引入课题,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学生初读课文后,抓住重点生字进行重点地指导。例如教学

  渴喝这两个生字时。我采取了这样的方法:

  ①读一读,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相同点:右半部分相同。

  不同点:偏旁不同,“渴”是三点水旁,“喝”是口字旁)右下边笔顺要记清楚,老师带领学生书空。

  ②怎样区分这两个字呢?“渴”为什么是三点水旁,“喝”是口字旁?

  小结:心里想水就是“渴”,所以“渴”字是三点水旁;张开小口才能喝,所以“喝”是口字旁。

  师:看这两个字跑到句子中来了,能读清楚吗?

  ③出示句子:

  过了一会儿,它渴了,想喝水,可自己是用根喝水的呀!

  (生练习读,指名读。)

  师:写一写,你会记得更牢。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漂亮呢?

  ④指导书写(课件出示田格范字)

  a.渴、喝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左窄右宽,右上和右下宽窄也不同,上窄下宽要看清。

  b.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压住中线的笔画。

  c.教师示范写“渴”,师边示范写边叙述书写要领。

  过渡:“喝”和“渴”一样,都是左右结构。

  d.生练写“喝”、“渴”,描一个“渴”字,用心体会结构。

  通过音形义写的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在读文中识字,从而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识字与课文的融会贯通。

  (三)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师:让我们把这些字词送回到课文中去,再轻轻拿起书,走进它的梦里,认真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小树到底梦见了什么?

  1、生朗读课文,汇报。随机板书:没了根追问:你从哪知道的?

  出示句子:

  它梦见自己没了根,就高兴得跑哇跳哇。

  2.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练习说话:

  你就是那棵小树,你梦见自己没了根就高兴地跑哇跳哇,你跑到树林里;(生填空)

  你梦见自己没了根就高兴地跑哇跳哇,你跑到公园里;

  你梦见自己没了根就高兴地跑哇跳哇,你跑到商店里;(生填空)

  你梦见自己没了根就高兴地跑哇跳哇,,你跑到山坡上……

  师:没有了根,你自由吗?高兴吗?用你的读告诉大家。指名读,评读,一起读。

  3、看课件情境加教师叙述:小树梦见自己跑到了山坡上。火红的太阳挂在天空,又晒又热,小鸟儿躲进了树荫,小草被晒得低下了头,小蝴蝶也藏到了花瓣下……没了根的小树,你跑累了吗?渴了吗?随机板书

  想喝水

  出示句子:

  过一会儿,小树渴了,想喝水。可自己是用根喝水的呀!根没有了,怎么办呢?

  生读一读,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师随机完整板书口渴了想喝水

  指名读,评读

  师:你真是一棵着急的小树。

  这是课文的重点部分,我采取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在具体的语境中练习说话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为指导学生的朗读奠定了基础,从而也帮助学生理解了小树为什么从梦中急醒了。

  (四)总结全课,拓展延伸

  1.正因为小树羡慕小花鹿能跑能跳,所以做了这样一个梦。这场梦啊,可让小树深深体会到了没有根的烦恼。让我们再轻轻地拿起书,再一次走进小树的梦。去读读这篇课文吧。

  2.第二天,小树又看见小花鹿蹦蹦跳跳地跑,它会想什么,说什么呢?生说一说。

  3.课文说小树是用根喝水的,可是,根在深深的地下,怎么能喝到水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查资料。

  在课文的结尾处展开想象,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了每个人都有长处,不要总是羡慕别人的长处。这是对课文中心思想的升华,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所揭示的道理。

【说课稿锦集6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锦集9篇

2.师说说课稿锦集7篇

3.锦瑟的说课稿

4.说课稿集锦6篇

5.《锦瑟》的说课稿

6.锦瑟说课稿课件

7.《锦瑟》说课稿

8.《给诗集配画》说课稿

9.《锦瑟》优秀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