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锦瑟》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锦瑟》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锦瑟》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古典诗歌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占有一定量的篇目,可见,古典诗歌的教学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李商隐的《锦瑟》安排在必修教材第四册中,是古典诗歌里的精品,意象精美,想象丰富,意境深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知识含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明确典故,感悟意境。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提升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情感与意象的关系。

  2、领会迷离恍惚、深邃缠绵、美丽哀伤的意境。

  3、明确典故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

二、教学方法

  教法:

  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及影像资料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在引领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掌握鉴赏技巧。

  学法:

  1、自读课文,写下直观感受。

  2、各学习小组推荐出精美的感受相互交流。

  3、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鉴赏技巧,完成鉴赏任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运用多美体展示图片,辅以画外音(朗诵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课前摆渡

  讲商隐,说义山。

  牛李党争,政治不如意;聚少离多,爱情不如意。

  庄生......望帝;珠有泪.....玉生烟。(典故)

  3、学海泛舟,鉴赏诗文

  (1)看诗题;明主旨。

  (2)看作者;明风格。

  (3)看诗文;明情感,名技法。

  (4)看问题;用技巧。

  4、艺海拾贝

  理解典故对意境的深化作用。

  5、探究提升

  具体描述那些意象?

  运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布置作业

  仿写一首七律。

四、板书设计

  锦瑟······李商隐

  首联(开宗明义)

  颔联(巧妙用典)

  颈联(想象丰富)

  尾联(直抒胸臆)

五、教学效果

  通过让学生自主赏析、自主探究、自我展示。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使学生加深了对古典诗歌的认识,且掌握了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有促进了美文的创作,而其对正确解答高考中古典诗词类题也大有裨益。

  《锦瑟》说课稿2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说课题目为“锦瑟”。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布置作业七个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说教材

  《锦瑟》出自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书第二册,本单元是诗歌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唐朝诗歌,编者意图通过这些唐诗,向同学们展现生活在唐朝中诗人的艺术风貌以及由这些诗人拼凑出来的唐朝盛韵。李商隐的《锦瑟》以其瑰丽的语言,奇特大胆的想象,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朦胧美。

二、说学情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一些李商隐的诗,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提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以上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自主探究中,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

  2、通过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加深对李商隐的理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立为:

  1、教学重点:

  (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

  (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1、诵读教学法。学习诗歌,必须强调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鉴赏,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指导学生注意诵读时的节拍和情调。

  2、启发教学法。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分析、提出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认识和观点,逐步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合作探究发。新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等。在授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体到课本中,分组讨论人物的情感,通过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教师的点拨下,对李白这首诗的美感有所把握。

  4、当然,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学习方法,我还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提问法、对比教学法、多媒体欣赏等方法,总之一切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一个中心展开。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课程。李商隐这个诗人,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谁会背李商隐的诗?找一两个同学背两句。如:《无题》“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如《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好,我们今天再一次走进唐朝,寻找李商隐,感受李商隐的喜怒哀乐。然后借助多媒体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此诗的写作背景。

  2、老师范读,指导诵读。一次诵读的时候,借助黑板帮助学生排除字、词音义的障碍,这些字词在课前已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做了考查,所以叫一位学生上台注一下加点字的音,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3、引导学生解读题目。

  因为同学们的知识能力有限,所以对题目的讲解,我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我会告诉学生,“锦瑟”是一种乐器,一种说法认为本诗本是一首无题诗,后来选取诗的前两个字作为本诗的题目,另一种说法是“锦瑟”与内容有关。同时我也会顺势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那种说法更为恰当,并说出理由,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

  4、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我的适当点拨,让学生初步了解整首诗的大致意思。

  5、分析诗歌意象,概括诗歌主旨。

  首先,让同学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历,让他们自己找出整首诗所包含的意象。如: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

  然后,让同学们小组讨论,说说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并就此归纳诗歌的主题。如: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惆怅、感伤、寂寞、失望的情绪。同时因为本首诗具有朦胧多义的特征,所以同学们在试图归纳总结本首诗的主题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我会通过不断的提问,反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把能想到的主题尽量都说说出来。我的设问为:

  (1)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主要集中在哪个词语上?(枉然)

  (2)作者为什么而“枉然”?(为此情)

  (3)此情到底是什么情?层层追问。最后我会做一个总结,这首诗的主题有三种解释:

  悼亡说。

  恋情说。

  自伤身世说。

  6、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讲解,同学们有了一定鉴赏能力。所以也是采用小组讨论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归纳艺术特色。

  (1)首先哀感凄艳。

  (2)其次是朦胧多义。

  (3)接着大量用典。

  (4)生动的比喻。

  (5)最后是华美的语言。

  7、小结。这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虽然文本晦涩难懂,但是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命脉,这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想通。

七、布置作业

  背诵《锦瑟》

八、板书

  锦瑟李商隐

  1、解题;

  2、疏通诗意;

  3、意象分析;

  4、主旨概括;

  5、艺术特色;

  6、小结;

  7、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