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作文

时间:2021-08-31

【精华】声音作文10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声音作文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音作文 篇1

  音乐课上要举行“班级好声音”啦!我们全班都兴奋不已,争着去曹亦泽那儿报名,利用下课时间来练歌,我也不例外。

  在这次“班级好声音”活动中,我和谭涵一、蒋旖萱一起演唱《画》。我们把歌词背得滚瓜烂熟,模仿原唱的语音语调,一遍一遍练习,争取拿下第一名。

  “班级好声音”终于到来啦!第一个演唱的是贺雨希。她给我们带来的是《红色高跟鞋》。只见她面带微笑地上了台,“该怎么去形容你最贴切……”她一开嗓,我们就暗暗叫好:“太好听了!”她给我们班的好声音开了个好头。第二位歌手是卢淼。她准备的比我们都要周到:换装上场,唱歌时还配上了动作,优美极了。

  “下面由请何一、蒋旖萱、谭涵一组合唱《画》。”蒋老师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一片鼓掌声。我忐忑不安地走上去,心里十分紧张。当音乐响起时,我更紧张了,脸蛋涨得通红,心跳也加速了。开口唱时,我感觉自己声音都在颤抖。但过了一会儿,我便不那么紧张了,声音也不再颤抖了。渐渐地,我就放开了胆子在舞台上唱,尽情享受着音乐的魅力。我们的表演结束了,台下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最后一个组合是诚诚和姚梦舜,他们一起演唱的是《疯狂外星人》。他们一张口,我们全班都捧腹大笑,笑得简直直不起腰来。“哥是一根葱……”每当他们唱到这句时,更是嗨翻全场。“哈哈哈……”欢笑声久久地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组合最终获得了第二名。

  “班级好声音”真是太有趣了,既可以提高我们的音乐水平,又能锻炼我们的胆识。期待下次……

声音作文 篇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看着眼前古诗词集,耳畔不自觉想起了结营仪式上的最后一首吟诵的诗。书上红、黑、蓝笔所标记的平声字、仄声字及批注都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在古诗词这条道路上,我定要走得更远。

  那是我初次接触到真正的吟诵。我们的老师是我国最后一位私塾老先生的学生。他将他毕生所学传授给了我们,“你们主要学习的是平江调,当然,其他的也会涉及到。现在我先读,你们可以试着听出那种韵味的,比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就是平江调。”那声音铿锵有力,停顿分明,时而短促,时而悠长。因平仄的不同音韵而被区别开来,那声音带着一股儿中国传统的味道,别有一番韵味。吟诵的声音有些像唱歌,又不是,每个字的调子都有各自不同的起伏变化,抑扬顿挫,好听极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普通话调,有点像说话的那种感觉,但也要加上调子。”老师亲身示范着讲解道。他左手持一把扇子,右手拿了一卷书,来回踱着步,就像古代教书先生那般。

  自那以后,那声音就常在我耳畔,我因此与它结了缘。

  如今,我在奋力备战古诗词竞赛。每当我读起一首诗时,不由自主地便会用平江调轻轻吟出来,那样的调子已深入我的大脑,挥之不去,甚至使我忘记了如何规规矩矩地用普通话朗诵,一不小心,朗诵出来的诗都带了那么一点点调子。有次我与父母一同去吃晚餐,意外地发现餐馆墙壁上写着一首诗,其第一句便牢牢抓住了我的双眼,“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我不禁微微张唇,吟诵了起来,那是我在那所学校学过吟诵后第一次尝试着自己吟诵,以那中国传统的曲调,初次感受那调子从我口中吐出的感觉,那是我吟诵入门的第一首诗。此时,老师那时而短促有力,时而悠长婉转,时而慷慨激昂的吟诵声源源不断地在我耳畔响起,像细长的溪流,像宽阔无垠的草原,像无边无际的沙漠,又像连绵起伏的群山,那声音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般,如滔滔江水般要将我裹挟。我就这样沉浸于古诗词的意境中轻轻吟诵了起来。

  那天的吟诵好像与往日有些不同,更带来一种韵味,更为流畅,更是让我将诗词牢牢地刻在我的脑子里,猛地发觉,之前心不静,一心只顾找回调子,却忘了这平江调本身也是一种记诵诗词的好方法。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在我心烦意乱之时,那声音又时常响起,仿佛是要抚平我那颗因急躁而乱跳的心,它自有一种安神的作用,不知为何,或许是因为我从中感受那种传统的韵味,或许是因为我仿佛听到了教书先生语重心长的文化引导,或许是因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折服,那声音竟常在我耳畔回响。

  我想,那中国特有的声音,那传统的韵味必将经久不衰,留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中国传统文化一定能够深入人心,那中国传统曲调一定能够“声”入人心!

声音作文 篇3

  小镇的夏天是由很多种声音混杂在一起拼成的,有婶婶们卖菜的吆喝声,有鸡群鸭群被人赶着在路上叽叽嘎嘎的声音,有开小文具店的门口不知被哪家孩子牢牢插进去的纸风车转动的呼啦呼啦声,有吹出的彩色泡泡的破裂声,有苏打饼干被咬碎后的咀嚼声,鞋子踩到浅浅的水坑所溅出的水花拍在地面发出的声音但那种声音对我来说是极特别的,是我童年的最大期盼。

  那声音总是在傍晚黄昏之时出现,声响不算太大,但足够被我扑捉到。这时候我会提着我的小碗小勺,厚着脸皮向外婆讨几块钱,向镇中心的大树跑去,迎着那声音跑过去:那是一种沉闷的撞击声,是木头敲在一起的笃笃声,但更多的是悠扬的笛声。发出那声音的多半是个老伯,不过有时候也会是个漂亮的大姐姐。

  我会把手里的硬币和碗一并递上,等待他们从面前的大木桶里捞出一勺果子冻,随即端着盛的满满的碗小心的走到树底下。此时我并不着急吃那甜品,而是细细打量正对着我的那个小摊:摊子很简单,两个木桶一只大木勺,还有摊主的一支笛子,仅此而已,没有招牌也没有登。

  现在有四面八方的孩子涌过来,于是那笛子得停一停了,老伯不得不放下笛子舀出果子冻,这不免令我觉得有些惋惜。过了十几分钟,那笛子又一次响起来了,很柔和的声音,慢慢悠悠地融进了风里,融进了本吹的微微发响的树叶。

  这时候树下已经围着一圈孩子了,不时吸溜吸溜的吃东西的声音发出,不大,好像是怕惊扰的笛声让它飞走了。笛声还在响着,又有几个孩子吃完了,也不敢上前惊扰大家都对这笛声有一种崇敬之感,于是只是静静地站着,任凭碗空在那里。这笛声是有魔力的,它能让顽皮的孩子都安静下来,但它四由一支普普通通的寻常笛子发出来的',这又让我们惊奇了几分。

  摆摊人的笛声一直到一个小时后才消失。当然,总归有孩子是半途走掉或被叫走的。叫他们走的大人也不大声嚷嚷,而是拍拍自己家的孩子有时候在街口挥挥手就可以了,这一切的行动都是无声的进行的,笛子得魅力可见一斑。摆摊人离开了,剩余的孩子们也陆续回家,这时我才想起我的果子冻早已化成一碗水了。我轻轻的嘬了一口,清凉而酸甜,但比起成型的还是要差一点。我咕噜咕噜将一碗果子冻喝完了,沿着来时的路线又向家里跑去。

  小镇我已不常回去了,记忆里的街巷砖瓦却记得一清二楚,还有果子冻的甜味和笛声的悠扬,它们早已成为了我精神的一部分,在舌尖回甘,在耳畔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