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的读书笔记(3)

时间:2021-08-31

  《天长地久》的读书笔记篇7

  从昨天8月1出版,在书店看了两天时间,感受颇深。我讲一下整本书带给我的感受,至于篇章上的感受,我希望书友们看完了跟我一起讨论呀!

  本书延续了人生三书的风格,温暖,治愈,但也看到龙应台在慢慢的变老,思考的维度也在慢慢的变阔,比如这本书对于生死的思考多了很多,展现了龙应台和“空山松子落”的直面相对的勇气和思考。但也也有始终不变的东西,比如子女亲情,比如龙应台年轻的心态,就像个女生,穿着白球鞋,阔腿裤,对一切事物仍然保持着好奇。

  本书有一个特色。就是在各章节穿插历史背景下父母亲人的各种经历描述,通过小人物的遭遇反映大时代,让读者从不同的维度对某一些历史的细节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显然这样的设计是花了心思的,也看到了龙应台《大江大河》的影子。

  特别喜欢文中母子之间的对话与相处。在看《亲爱的安德烈》的时候,就觉得这样的母子关系是让人羡慕的。在这本书里,也看到了安德烈和菲利普的成长,看到了他们的思考,看到了他们和父母的相处,让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整本书看下来,前半部分看的很激动,的确有种龙应台强势归来的感受。到了后半部分就有些疲倦,大概是有些地方讲述的角度总是在重复,都在表达珍惜当下、直面生死的感悟,也可能是我还年轻,对生死感知的不够。感觉有时候也会刻意打造一些文艺抒情的词藻,来表达同样的主题,显得空洞洞的。

  总之对于陪伴了我整个青春的龙应台,一定还是要打五星的。

  《天长地久》的读书笔记篇8

  阅读龙应台的《天长地久》时,全程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能戳到心里了。

  故事讲述一个五十多岁的女儿和她九十多岁的母亲。如果不把年龄写出来,每位读者都会将自己带入,比如自己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每个年龄段的感触都会不一样。如果读者年轻一点,可能体会的东西就没有那么的深刻。

  我目前二十八九岁,三十岁不到,在读到“八十岁的小男孩”的时候觉得很惊奇。以前也觉得年龄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可形容老人家用的却是一句“八十岁的小男孩”,还是让我颇有喜感。

  还记得两三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那个时候家里造房子,我搬到了堂哥家,卧室的一侧刚好是我叔叔的房间,有一天早上,我听见传来“妈妈……妈妈……”的声音。那一刻我的想法是:原来叔叔也是有妈妈的。是不是很奇怪。虽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妈妈,但是如果不是长大一点,再长大一点,根本体会不了七十岁的叔叔在生病的时候需要找的那个人是妈妈。如果他们不是你的长辈,而是你的女朋友或者男朋友,你会怎么与他们相处。妈妈不是妈妈,而是你的一个女友,你与同龄女友是如何相处的,你就可以怎么跟你的妈妈女友相处。你试过吗?会不会很难?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妈,我回来了”;早上第一件事,就是:“妈”。喊妈妈是我的习惯,喊妈妈会让我觉得有安全感。出了家门我可以很独立,回到家里我什么都不会,因为我有我妈。世界上我最爱的是我妈妈,没有之一。

  从一出生我们就确定了彼此的关系,我是她女儿,她是我妈妈。身为一个母亲,她为我付出了她能付出的一切,那么身为最爱妈妈的女儿,我又做了些什么。

  感情是那么的强烈,行动又是那么的薄弱。这世界上有一个女人,不知道为什么,曾经为我做了这些事:

  早上,她会密切关注我房间的动静,每每一开房门,楼下就会传来“早饭在锅里,记得吃”恰如其分。中午,为了减肥,不想吃饭,结果手机像装了监控器一样“你是不是没有吃中饭?”准时准点。晚上,就在我把跑步机转化为走步的档位时,楼下又喊来“吃饭啦!”。每一个动作都是掐着时间的。

  在我小时候她跑去海宁打工了,那个时候是自行车,一趟80公里,来回160公里。每天上班的时间超过12个小时,白天黑夜来回倒,没有节假日。半夜肚子饿没有饭菜,就用白糖下饭,有时还要跟蚂蚁抢吃的。

  整个世界除了我她似乎没有别人,没有闺蜜,没有自己。不是每个叫做“妈妈”的女人都如此,她究竟欠了我什么?

【《天长地久》的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1.《天长地久》读书笔记

2.《天长地久》的读书笔记2000字

3.《天长地久》读书笔记(通用5篇)

4.《天长地久》的读书笔记(通用6篇)

5.《天长地久》读书笔记范文(通用5篇)

6.《天长地久》读书笔记5篇

7.天长地久歌词

8.友谊天长地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