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6)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6

  一、选题:

  为什么要设计"说快乐"这样一个教学活动呢?《纲要》中说到: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鼓励幼儿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往。

  综上所述,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让幼儿在活动说尽情的表达快乐,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二、说目标:

  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活动的根本,根据认知能力情感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1.乐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对"快乐的"的理解。

  2.能根据句式连贯地讲述出自己快乐的感受。

  3.体验快乐带给自己的美好感受。

  三、说准备:

  一直以来,老师们都认为良好的充足的教具准备是我们整个活动成功的一半,这也却实不错。不过我们有时上公开课,会把教玩具做得很华丽,多媒体课件,我们把重点放在了教具上,而不是孩子身上,老师们做的很累,上课效果也只不过如此而已,我非常崇尚上海的几位专家的上课风格,一只篮子,一颗色子,一张白纸,简简单单,却能把一堂课上得很精彩,这才是我们的常态教学,我们的主体是孩子,怎样把孩子引导进来,让他们动起来、说起来,这才是重点。所以今天的活动,我只准备了每人一幅很小的画,一张空白纸。

  四、说重点、难点:

  语言活动重点是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今天的这个活动,我把重点放在结合幼儿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快乐,方法是通过"我眼中的快乐--回忆快乐--表达快乐,看图表达快乐,以能力强的幼儿带动弱的幼儿一起上,使每个小朋友都能说起来。

  难点:在表达快乐的过程中能逐步套用句式:**有多**,我就有多快乐,连贯地讲述自己快乐的感受。

  五、说过程:

  1.我眼中的快乐。(引起兴趣)

  你觉得什么是快乐?

  2.回忆快乐

  你觉得哪件事情对你来说是最快乐的,为什么?

  3.表达快乐(重点难点)

  如果你现在很快乐,你会用一个什么动作来表达?

  你能用一句话来说出你的快乐吗?

  4.看图表达快乐

  幼儿自由表述

  幼儿分组访编

  5.延伸活动:画快乐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定风波》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的第2课《苏轼词两首》中的第二首

  这个单元学习宋词本单元选择的四位词人的作品兼顾了豪放与婉约的两种风格,《苏轼词两首》都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之后的作品其中的《定风波》词人以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因此淋雨的生活小事,表达了乐观、淡然、自适的人生态度学习该词有利于学生掌握诗词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陶冶性情

  2、教学目标、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苏轼生平与思想及其重要作品2、学习通过“知任论世”鉴赏诗歌的方法3、学习词中的艺术表现手法4、 理解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在此基础上,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体会词中所表现出的苏轼的人生态度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课拟采取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一种传统文学形式,词与作者的生平境遇是分不开的,要理解词作中所隐含的传统文化心态必须经历一个探究的过程,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探究

  学法: 1、朗读和默读相结合的方法诗词贵在吟诵,通过反复的朗读,理由在于对词这跳跃性、象征性极强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必须经过一个由形式到内涵的过程诵读有利于学生通过揣摩词的音韵、情感,从而体会和把握诗歌的深层意蕴

  2、合作探究法,调动学生思维,学生相互讨论,主动鉴赏诗词,自己处理文本,提高鉴赏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预习要求: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布置学生在课前诵读该词,结合注解和序了解该词的主要内容,了解苏轼其人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列出有关苏轼的资料让学生猜测是哪一位词人

  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介绍了作者,为下面的知人论世鉴赏方法做铺垫

  环节二:第一次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所应注意的节奏,示范朗读技巧检测学生预习情况设计有以下问题:

  A、 从词前的序中知道这首词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B、 词的内容哪些地方体现了序中所写之事?

  C、 词人写这首词的原因是什么,他要表达什么?提出“知人论世”鉴赏方法,介绍作者

  朗读实质上是读者与作者双方借助文字,共同参与的思想交流活动,是读者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的过程多朗读才能让学生揣摩体会作者的情感

  环节三:介绍这首词的艺术手法,以及结合词的内容得出词人要表达的人生态度,词人为什么有这种人生态度

  先展示学生非常熟悉的郑板桥《竹石》,回忆其中所用的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定风波》中“风雨”的象征意义

  苏轼并不是要写自己的人生坎坷,而是要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学生自读课文,互相讨论,找出能表达词人面对人生风雨的态度,并加以分析是何种态度可能学生能找出“莫听、何妨、吟啸且徐行”,老师补充归纳总结这首词词人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

  环节四: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带感情的朗诵该词,朗诵要符合当时词人的情感,学生各自朗诵,然后请几位学生朗诵,以便教师指出存在的不足,也能让其他学生把他们与自己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优点然后全班一齐朗诵

  环节五:学生阐述对此种人生态度的见解参考“研讨与练习”第二题

  环节六:课堂小结由学习该词提及我们该以何种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

  布置作业1、背诵全词多积累古典诗词有利于提高文学素养

  2、《阳光课堂》相关练习完成

【说课稿锦集7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锦集7篇

2.说课稿锦集10篇

3.说课稿锦集5篇

4.说课稿锦集九篇

5.说课稿锦集4篇

6.说课稿锦集8篇

7.说课稿锦集9篇

8.说课稿锦集6篇

9.说课稿锦集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