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锦集4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

1.教材分析:

  我说的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六册第十课《鸟的纹样》,本课是在认识〈鸟与家禽〉的基础上的一堂图案课。属于“造型表现、综合探索”领域的学习内容。通过夸张、简化、添加、装饰等手段使鸟的形象比现实生活中的鸟更加美丽、可爱,成为学生理想中、想象中的鸟,也通过变化、装饰使学生对鸟的外行特征有更多的了解。

  在写生或记忆画上,或夸张鸟的羽毛,或变化鸟的外行,或重新用纹样装饰鸟的身体等,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形状。教师在提供多种鸟的图案的欣赏图片下,进行一定的示范引领,使学生学会鸟的图案变化。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9-10岁的儿童,这一时期的孩子对造型有了明显的认识,能初步刻画出某些细节,也具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图案画的基础知识,并学会装饰、变化鸟的形象。

  (2)操作目标:学会用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方法表现鸟的图案。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现实中的鸟在变化、装饰后的图案美,体验创造的乐趣。

4.教学重点:学会用图案知识绘制鸟或利用废旧材料拼贴、创作鸟的图案。

  教学难点:抓住鸟的外行特征,变化,装饰,创作出更美的鸟的图案。

5.课前准备:基础图案知识及资料,图片,绘画工具、剪刀、胶水,废旧材料(偏于纸制材料)、教学挂图、学生的图案画作品。

6.课时:一课时。

(二)教法和学法分析

  教学法: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育思想。

  1.运用欣赏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师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观察比较法、引导发现法、游戏连连看法,让学生理解掌握写生鸟与图案鸟的表现装饰方法。(夸张、变化、添加。。。。)

  3.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运用联想的学习方法、动手尝试练习的学习方法。

(二)说教学程序: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设计教学程序的:

(1)。激发兴趣,谈话导入新课

  上课使,教师与同学交流谈话,出示几张上节课画的写生鸟的作品或几张拍的鸟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其外行特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如夸张其嘴巴的特征、略微缩小其眼睛以突出嘴巴的大;整体勾勒鸟的外行轮廓,并使之适合于一种几何行;用纹样填充鸟的身体等。

  (通过观看教师演示,来引起对这节课的学习探索兴趣。

(2)。对比原有的写生鸟与变化的鸟之间的区别,变,变在哪儿?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变一变?拿出写生的鸟图对比观察,变化后的鸟你还能认出来吗。其特征改变没有?

  (通过对比,观察比较,学生总结出图案鸟的表现方法:夸张、简化、添加、装饰。用点线面等要素来装饰)

(3)。连线练习,把图案鸟与写生鸟分贴黑板,问:

  1.这只鸟是在哪只鸟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

  2.你又是抓住什么特征,快速找到了鸟的写生图?

  3.找出写生鸟、图案鸟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通过采用游戏连连看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索真知兴趣。为进一步画鸟的图案画作铺垫,也是本课解决难点的关键)

(4)欣赏各种形状各异,表现形式各异的鸟的图案,引领学生从夸张、变化等装饰手法分析。(通过欣赏。评述,让学生去探索发现表现的方法:夸张、变化,简化,添加等手法,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求真知的创新精神。)

(四)作业:

  1.学生用绘画工具或剪贴方法做一个鸟的图案作业。

  (通过动脑、动手,将理想变为现实)。

(五)评价:用所学图案知识进行分析。(通过展评活动使学生体验创造美的乐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六)课题拓展:用图案鸟作业布置自然教室或自己的班级。

  (鼓励学生把自己亲手画的作品用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说课稿 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引领、教学流程等四大方面来说。

  一、教材内容分析

  (一)教学内容及地位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是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的内容。这章的内容在七年级下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第2章、3章、5章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与此同时本章内容还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所以,这节复习课就是针对巩固学过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而设计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必须要依靠血液循环来完成,也知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理解心脏的结构及功能和输血原则。

  能力目标:

  能区别三种血管并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情感目标: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并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五)课前准备

  教师:1.收集相关的素材。

  2.制作多媒体的课件

  学生: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有关血液循环系统的知识

  二、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章内容,在教学中我以巩固旧知引入复习课,再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回忆血液的成分及功能、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最后通过习题巩固知识,从而解决本章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达到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的目的。

  三、学法引领

  学生已具有了一些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选用的学法指导是分析法、迁移法。

  四、教学流程

  1、课的导入

  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一起复习了《人体的营养和呼吸》,那么人体摄入的这些营养物质和氧气最终是为谁提供的呢?那么它们又是怎样到达组织和细胞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通过这样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共同参与到本课中来。

  2、知识重现。

  引导学生首先梳理本章的知识脉络,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本课。

  (一)、独学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以知识网络框架的形式,快速的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点,并识记。

  给学生独立梳理知识的时间,不做任何回答,增强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的强化,并以知识框架的形式梳理知识点。

  (二)、对学

  小对子互相交流,查缺补漏。交流时要认真,你认为哪些知识比较难记。(并找学生代表上台讲解疑难点)

  通过小对子交流活动,调动学生的一帮一互助学习热情,互相查缺补漏知识点并解决疑难点。

  (三)、自我检测(略)

  通过检测试题,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群学

  巩固运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掌握的知识合作完成大屏幕中给出的生活案例)并找学生代表展示。

  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小组合作共同分析并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五)、拓展提升

  要求:

  1、请各小组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本章知识, 至少再创编三道小题,并做好答案。

  2、在展示时,要说清问题是依据哪一部分确定的?请哪位同学来回答?

  通过拓展提升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及联系生活创编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带领学生课堂小结,在心脏提供的动力下,血液在血管和心脏中永不停息的循环流动着,为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送来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带走了细胞产生的废物,从而实验了物质的循环。

  这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