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及教学目标

  动点问题在初中数学中虽然没有编入课本,但却是习题中的常见形式,是近几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和命题的动向,也是初中学生学习数学中的一大难点。涉及到的题目类型也很多,主要是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涉及到的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基于此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体验分类讨论思想在动点问题中的运用,运用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函数、方程等知识解决简单的动点问题。。

  2、掌握解决动点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解题思路:化动为静、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

  学习重点

  分析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图形位置关系。

  学习难点

  解决动点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解题思路:

  化动为静、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

  二、学情分析:

  动点问题专题复习由于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但由于知识所限,如相似三角形及锐角三角函数等还未学习,所以有些知识还不能加入,这给学生知识的系统上带来一定的局限性。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分析:针对九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本节课选择“三学小组”模式组织教学:先合作预学问题1,学生自主完成,有困难的可以同组内交流,教师巡回点拨,然后学生进行展示。问题2、3由小组进行合作互学、先小组内讨论再进行展示竞学,问题3由于较难,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精讲导学。整个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动点问题的一般思路:化动为静、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种教学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学法分析: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采用“三学小组”模式,让学生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借此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根据“三学小组”模式进行设计,分为合作预学、合作互学、精讲导学、小结评学、能力提高五个环节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上按照动点与特殊图形、动点与函数相结合,层层递进,依次展开。

  合作预学:这是一道动点与特殊图形——等腰三角形相结合的题目,先由学生读完题目,为便于学生理解题目,教师电脑展示动画,然后学生先自主完成,有困难的可以同组内交流,教师巡回点拨,等学生小组合作预学后再进行个人展示、小组间的点评。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化动为静、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合作互学分为两个问题:问题2是动点与特殊图形——直角三角形相结合,也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动为静、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先让学生小组内交流做法,然后教师动画展示,学生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让动画停到相应的位置后进行解决问题。学生体验化动为静的作用:定图形、t已知、定关系、列方程。问题3是动点与函数问题相结合,它是为教师精讲导学服务的,先让学生审题,再小组合作学习,弄清各个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用含t的式子把各个量表示出来,就能很清晰解题思路,学生展示,教师作必要的板书,最后给出规范的解答。

  精讲导学:这个题是一个小型的综合题,点动带动线动,引起四边形的面积发生变化,它是集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等腰三角形的分类、二次函数的极值问题相结合,题目较难,第一问中求二次函数解析式较简单,让学生知道方法就行了,教师给出规范的解答;第二问中涉及到如何利用一边作腰,不重不漏的找等腰三角形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掌握,采用学生说,教师用圆规进行比划,从而直接求出点P的三个点的坐标。而对于第3问来说,对学生就是一个考验,此时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四边形CDBF的面积是由△CDB与△BCF的面积构成,△CDB的面积易求,主要是求△BCF的面积,再进一步引导△BCF的面积是由△BEF和△CEF两个三角形构成的,它们有公共的底EF,而高是CM与BH的和(即OB的长为4)这样关键就是求EF的长了,而点E、F有共同的横坐标a,只要表示出纵坐标,二者之差就是EF的长,自然想到了求BC的解析式,表示出点E的纵坐标 ,从而问题得到了解决。

  小结评学:这一部分主要是由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与此同时通过提问:你还有哪些疑惑呢?请说出来我们一起解决!把学生的疑惑解决在课堂上。

  能力提高部分作为学生的课后练习,也是对本节课所学方法的运用,是知识的进一步的深化,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说课稿 篇4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题以本次教学内容为目标,200米环形跑,前后抛实心球,模仿动物跳,游戏(丢手绢)而创设出课题“满园春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共同来辅助学习,教学内容,各个环节都以愉快、轻松学习为主题,来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让他们“乐中练,动中练,玩中练”为目标来实施教学任务。

  1、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课依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努力改革体育教学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模式,用游戏形式通过跑、抛、跳、玩等活动贯穿教学过程,使教学环节与游戏活动融合为一体。本课采用了音乐伴奏、模仿练习,讲解示范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活跃,欢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领悟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让他们沉浸在良性的环境中自觉、自主、能动地学习。

  2、 组织结构严密,教与学融合得体

  本课力求于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自始至终快乐、轻松地得到学中玩,玩中学效果,特意创设了情境式教学手段,运用了一些让小孩子喜欢的学动物模样项目,以用语玩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想象,玩耍一些相关的其他动物走、跳、爬动作,这样更为学生提供了发展个人能力的空间。在“导”与“学”的双重作用下,学生能初步感受到从“感知——运用”过程的愉快情绪,也更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实施。

  二、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跑、抛、跳的协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

  (根据学生爱动、爱玩的特点,来激发学生学与乐的融合)

  三、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抛实心球的动作

  (低年级学生初次练习,有一定难度,这对于学会今后的投掷奠定了基础)

  四、 教学难点

  前后抛实心球的正确动作

  (小孩子初次接触抛球,甚至用双手前后抛,掌握正确的动作较困难,因此重在辅导,对学生要求不必过高)

  五、 课前准备

  画好200米环形跑道一道,实心球四只,音乐带一盒,放录机一台,手帕等。

  六、 教学过程

  1、 集队、队列训练,准备运动(5分钟)

  (讲解活动内容,强调课堂纪律,活动规则,放松学生身体肌肉,以免活动中出现意外损伤)

  2、 传授新知识

  (1) 200米环形跑(5分钟)

  A、 分成3—4小组,由体育委员带头,每一小组领队接队进行跑步。

  B、 强调跑中的注意事项:

  注意跑的正确姿势,手臂左右摆动,双脚要抬高,脚尖着地,身体略向前倾斜,间隔距离适中,做到不讲话,不推他人等。

  (低年级学生,体能训练强度不必过大,只要热身,活跃筋骨就行)

  (2) 前后、抛实心球(15分钟)

  A、 教师示范讲解动作要领,两脚左右开立,两腿略蹲,上体稍前倾,两臂伸直,两手持球,然后两腿用力蹬伸,上体抬起,两臂两力由下向前上方抛出。

  B、 向后抛球,动作跟向前抛球,动作相反。

  (着重强调安全问题,小孩子很容易向后抛时,会出现抛于过高,视力线影响而造成抛出后落于自己头部,此活动项目因学生初学,训练强度可适当大些,可要求不易过高)

  (3) 模仿动物跳步(10分钟)

  A、仿兔跳(蹦跳步)

  正步位半蹲,两臂肩侧屈,两手握拳,拳心向前,食指、中指伸直,竖于头两侧。

  B、仿青蛙跳(蹦跳步)

  大八字步位,两臂肩侧屈,肘部抬平,小臂垂直,五指张开于头两侧,1—2,

  3—4,蹦跳一次停一拍,5—8,蹦跳三次停一拍。

  (4) 玩游戏(丢手绢)(4分钟)

  可组成一个或几个小组进行开展活动,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边拍打双手,边齐唱活动歌。

  (为了激发学生活动氛围,还配用了音乐,让他们尽情唱起来、跳起来),这样也就是本节课所预定的教育目标得到了升华)

  (5) 集队小结(1分钟)

  七、 自我评价

  优点:学生活跃、欢快、情趣浓厚,师生教学融合。

  本节课着力根据新课标要求,适应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因素,采用了主题教学和情景教学方法,来完成了所预期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导融合于一体,从中树立了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群体,互动意识,从而增进了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指导思想。

  不足点:教学结构过于紧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不足。

  预计平均心率135次/分,运动密度35%。

【说课稿汇总四篇】相关文章:

1.精选师说说课稿汇总四篇

2.说课稿四篇

3.excel说课稿四篇

4.【必备】说课稿四篇

5.精选说课稿四篇

6.【热门】说课稿四篇

7.【精选】说课稿四篇

8.关于说课稿四篇

9.【精品】说课稿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