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祝福》是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的一篇课文,作者鲁迅,体裁为小说。在整个高中课本中,共有四个小说单元,本单元则是学生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高考新课标卷把小说作为了选考内容,本单元小说的鉴赏教学尤为重要。

  2、教学目标

  教科书上明确写出了本单元的教学要点: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的作用。因此,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目标: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独立阅读小说的能力,学会个性化阅读。

  情感目标:认识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基本上同于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我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为:分析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把握鲁迅小说主题的深刻性,把握个性化阅读“多元有界”的原则。

二、说教法

  1、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提炼小说情节,培养语言概括能力。

  2、通过教师示范阅读分析,让学生掌握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3、通过学生独立阅读、自主阅读,提高学生的小说鉴赏能力。

三、说学法

  在鉴赏本篇小说时,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做到举一反三,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激情导入

  “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春天里,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那春天里。”流浪歌手旭日阳刚一曲《春天里》让我们在春天漫山遍野的绿色中感受到了巨大的荒凉,这对农民工兄弟用悲壮的呐喊撕裂了人生短暂的麻木。谁说春天只是一个山花烂漫的季节,谁说春天只是一个思绪逍遥的季节,其实,最深的绝望和春草一样不可遏制,其实,迟暮泛滥,正是殉着春光化去的时刻。是的,就是在那个绝望的季节里,她死了丈夫,被迫改嫁,她又死了儿子,彻底绝望,她寂然离开这个世界。她是不幸的,她的生命里没有春天,她就是鲁迅小说《祝福》的主人公——祥林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祝福》,一起走进祥林嫂的悲惨世界。板书:祝福。

  (一)、检查预习,指名学生复述祥林嫂的故事,提示学生从祥林嫂的角度陈述。按照小说情节的基本模式归纳概括小说的情节。

  序幕:祝福的景象和鲁斯老爷

  开端:初来鲁镇

  结局:既然死去

  发展:被迫改嫁

  高潮:再来鲁镇

  尾声: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二)、示范阅读: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介绍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教师示范分析祥林的肖像描写。

  鲁迅曾说过:要想极俭省的刻画一个人,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本文多处描写到了祥林嫂的眼睛,找出来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师明确:

  1初到鲁镇——顺着眼善良安分

  由“顺”字,我们可以看出祥林嫂安分守己的个性。她在死了丈夫,成功逃脱了严厉的婆婆,来到鲁镇做工时,对眼前的一切非常珍惜,很乖顺的听从主人的一切安排,虽然内心痛苦,却对生活抱有希望。

  2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带着泪痕内心痛苦

  这是经历过苦难的眼睛,泪水已经以泪水的方式镌刻在祥林嫂的脸上,她死了丈夫,又死了儿子,这个弱小又不幸的女人,只能用泪水来倾诉心中的悲苦。

  3讲阿毛的故事——直着眼

  一个直字,道出了她整日陷入对阿毛的深深思念和痛苦之中,精神有些麻木。4鲁镇人们嘲笑祥林嫂额上的伤疤——瞪着眼

  一个“瞪”字,表明她微薄的愤怒。经历了那么多的人生苦难后,祥林嫂不但没有得到人们的同情,反而引来人们无情的嘲讽,她只能用愤怒来表示自己无言的反抗。

  5与柳妈对话——两眼上围了大黑圈。

  当柳妈告诉祥林嫂她死后会被两个男人分抢时,她一夜未睡,苦恼了一夜,伤心了一夜,她陷入对死亡的恐惧之中。

  6捐门槛——眼睛分外有神。

  她用近一年的时间,倾其所有,捐了门槛后,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7再次祝福,四婶不让祝福——第二天眼睛窈陷下去。

  四婶的一声断喝“放着吧,祥林嫂”彻底粉碎了祥林嫂的愿望,她的精神彻底崩溃。

  8行乞时——眼睛间或一轮

  祥林嫂在无数次的严重打击和折磨下,陷入极度悲哀,精神完全麻木,对生活失去希望。

  9问我灵魂的有无——突然发光

  这“发光”是经历长期痛苦思索后,萌发的对灵魂的一丝希望。

  找出这些眼睛描写之后,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这些眼神背后的情感,让学生表演这些不同的眼神,以加深对祥林嫂这一形象的理解。

  最后教师总结:透过祥林嫂眼神的变化,我们看到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就这样被不幸的生活一点点吞噬了。也许生活的挫折没有彻底击垮这个女人,但当她内心的痛苦被那些愚昧的人们一次次拿出来兜售时,她被一步步逼向生命的绝境。

  (三)、学生独立阅读阶段

  学生找出小说中有关祥林嫂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的部分,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与四婶讲阿毛——痛苦自责

  与大家讲阿毛——麻木空虚

  与柳妈对话——精神重压陷入恐惧

  与我对话灵魂——封建迷信桎梏下矛盾的心理

  行动描写:

  祥林嫂反对自己再嫁时,逃、嚎、骂、撞

  怕死后被两个男人分身,捐门槛

  怀疑有无灵魂,提问

  从这一系列的对话和简单的动作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丧夫失子让祥林嫂陷入深深地自责与痛苦,而封建礼教的束缚让她的精神受到重压以致于陷入恐惧。

  年轻的祥林嫂曾经愤怒过,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抗争过,但她微弱的力量又怎能抵抗一个偌大的社会呢?是的,祥林嫂的悲剧不是她个人的悲剧,不是她性格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即使她没有寻死的意愿,即使她还有生存下去的勇气,她还是会被当时的那个社会中所淹没。

  (其他人物形象也可用这种方法分析,让学生熟练掌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四)、探究阅读

  1、作者安排祥林嫂遭受挫折的时间都发生在春天或临近春天,比如:立春之时丈夫死去,孟春之时被迫改嫁,暮春之际丧失爱子,迎春之时一命归天,一般,春天是美好的季节,给人无限生机和希望,但给祥林嫂的却是打击和绝望,简析作者时间安排的巧妙。

  2、小说为何以祝福为题,而不以祥林嫂为题?

  这两道题目属于小说艺术技巧的考查,教师需要规范学生思路,提示:主要从情节线索、内容结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几个方面入手。

  3、小说开头,祥林嫂在阴暗的风雪天问我灵魂的有无,你认为祥林嫂的愿望是什么?

  这道题是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要立足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4、祥林嫂死了,那么谁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

  这道题针对小说主题设计的,属于学生对小说的个性化解读,答案会很多。有人可能会说是鲁四老爷,有人可能会说直接的凶手是四婶,有人也许会说是柳妈,说道柳妈就有意思了,柳妈是个善女人,不杀生的,她的身份是个帮佣,她怎么会是凶手?实际上,这个问题延伸一下,在杀死祥林嫂的凶手中包不包括祥林嫂她自己?这样可能学生讨论的更激烈了,到底祥林嫂有没有参与这场杀戮,老师可引导学生从小说情节的角度进行分析,即祥林嫂为什么去做工,为什么改嫁,为什么捐门槛,为什么行乞?最后剔除表层的凶手,包括鲁四老爷、四婶、柳妈、鲁镇上冷漠的人们,甚至是祥林嫂自己,我们往深处挖掘,让学生理解,杀死祥林嫂的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祥林嫂既是封建制度的自觉维护者,也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完成本课的教学难点。

  5、祥林嫂死于那一天?

  这是个开放性的问题,虽然课文中有明确的说明,祥林嫂是死于祝福之夜,但我们往深里挖掘:阿毛的死对祥林嫂意味着什么?四婶那一声大呵“放着吧,祥林嫂”意味着什么?甚至祥林嫂被四婶赶出鲁家又意味着什么?

五、小结:

  也许我们不知道祥林嫂最终是死于何种原因,是死在哪一天的,也许在祥林嫂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应该是没有忘记微笑的,祥林嫂在生活中受尽苦难,历尽嘲讽,在封建礼教冷血的狞笑中艰难的走着,这时死亡对她来说,也许不再是恐惧,在现实的痛楚里,死亡对她来说更像是一种解脱,祥林嫂死了,我想这也许是上天对她最好的安排。

六、作业

  祥林嫂被封建制度活活的残杀了,请关注现实,我们现在的生活中还有封建残余吗?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列举现象,并做简要评析,写一篇300字的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