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初中语文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前后是否矛盾?

  3—4段:第二组问题

  (1)3-4段一面写“我”,一面写小兄弟,对小兄弟的描写流露出什么感情?

  (2)对我流露出什么感情?

  5—8段:第三组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不幸”?

  (2)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品质?

  9—12段:第四组问题

  (1)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

  (2)为什么说“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气”除形容天气外,有没有别的含义?

  (本环节先采取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各小组讨论后再让学生畅所欲言。重视引导、多给学生鼓励,引导帮助学生认真品味文中思想、情感。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先由教师作个示范,再由学生发言。)

  3、感悟主题

  让学生思考作者鲁迅在这篇文章里想表现怎样的主题

  (知错就改、手足情深、反抗封建教育)

  (四)说话训练

  课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这样设计可以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感受,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从而领悟到写出真情实感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五)深化总结  对于教育,这确实是一件很难的事,需要我们时刻注意,时刻反思。鲁迅的《风筝》一文,让我们掩卷沉思,心潮难平啊!

  (六)作业:给我们的老师、家长写一封信,和他们来一次诚意的恳谈。

  总结语:这堂课我以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朗读感悟课文,体会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又得到精神的熏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表见解的能力,营造了民主、平等、自由、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在阅读思考中,理解文章的情感、写作技巧,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