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懂得,所以可恨——张爱玲与钱钟书,为何同人不同命(3)

时间:2021-08-31

  且说上面引用的这两个情节,钱钟书是那种孩子气的顽劣,他不朝心里去,指出女性之间的伪善,他哈哈大笑着转身走开。

  这么说吧,钱钟书提供的是一个哈哈镜,你对里面扭曲变形的形象可以一笑了之,张爱玲提供的却是一个高倍写真的镜子,让你无可躲避地与真相猝然相对。然后,她还要道出人生的悲凉,连曼桢某些时候都让世钧感到可怕,她把那悲凉逼到你心里去,尤其显得可恶。

  张氏名言:“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们也可以换个说法:“因为懂得,所以可恨。”张爱玲的可恨就在于,她不像钱钟书那样,游移于生活的外围,衔着烟斗,作壁上观,连杨绛都特意声称自己不是孙柔嘉。张爱玲则悄无声息翩若游龙地游到你身边,将各种破绽一一指给你看,还告诉你,这就是你的,不,是我们的生活。

  《殷宝滟送花楼会》里,殷宝滟与有家室的音乐教授恋爱,她要放弃她的伟大爱情了,很伤心,去找张爱玲倾诉。张爱玲惋惜那爱情,对她说,其实不必为音乐教授的孩子做那么大牺牲,她自己就是离异家庭里出来的人,也不比别的孩子更加不快乐。话说到这个份上,殷宝滟被逼着掏出一句真话:“可是像他那样的神经病,怎么能跟他结婚呢?”孩子啥的都是借口,她对他的仰慕,只到能跟他恋爱这一步,她未尝不感谢这借口,使她可以按哀情的戏路演下去。

  《留情》里,敦凤给米先生做外室,跟他一块儿去走亲戚,出门时帮他围上围巾,回头抱歉地对亲戚笑一下,那意思是“我还不是为了钱?反正我们大家都明白。”

  张爱玲笔下,都是这种普通人、正常人、身边人的算计,她要带你进入,她不像钱钟书那样,通过嘲笑,与之分割,这或许是她让人受不了的原因,钱钟书推远了的东西,她拉近了,她写得太真切,你避不开。  很多人感慨张爱玲为人与为文的反差,她笔下的世界是那样的精明世故,她做人却是笨拙天真,但我觉得只有天真的人,才能看出那些世故精明。真正的精明人,早已久入鲍鱼之肆,将其视为常态,只有天真的人,才会感到突兀,才会诧异、会感慨。张爱玲是这样,钱钟书也是这样,但从《小团圆》中我们可以看出,张爱玲还会担心别人把自己看成那样的人。她与钱钟书最大的差别或者是,她没把笔下那些人当外人,所以她常常也会为书里人感到难过,她下笔时的狠辣,是自虐般的残忍。

  如此一来,世人都在她划的圈子里,有一个算一个,谁也躲不掉。虽然你心里早知自己身在浊世,被点出来总是不快,只能装作惊奇于她怎会有这种发现,因为只有这惊奇,可以使自己显得更为清白。

  (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