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的诗学分析(3)

时间:2021-08-31

  最后,中国古典诗词历来是讲求情景交融的,有什么样的情感自然有什么样的景物。如“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等等。《雨巷》也不例外,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一个“撑着油纸伞”,独自在雨中行走的 “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将诗人失落、彷徨的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诗人将诗作的环境背景设置在雨中是有着良苦用心的。如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李煜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柳永的“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蒋捷的“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等,都是将人的伤感、寥落的情感移于雨,使雨成为孤寂、愁怨的代名词。而将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雨的意象与作为愁心象征的丁香的意象结合在同一首诗里,则更有助于诗人情感的抒发,加强全诗意境的表现。南唐的李璟在他的[浣溪沙]中就首次把丁香和雨中的惆怅联在一起,“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春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雨巷》同样是将丁香的愁心和雨中的惆怅联系在一起,与“丁香空结雨中愁”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显然是对中国古典诗词中描写愁情的意象和方法的成功借鉴。

  从《雨巷》出发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五四”新诗的创作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综上所述,以《雨巷》为代表新月派诗歌虽然也受到欧美近代诗歌的影响,但他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传承也是显而易见的,现归纳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