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望舒《雨巷》的古典诗歌情结

时间:2021-08-31

  戴望舒《雨巷》成功地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艺术特征,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内容和形式上给人一种连续性的审美感受,堪称传承古典诗歌艺术的现代精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戴望舒《雨巷》的古典诗歌情结,希望能帮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可浏览(www.010zaixian.com/wenxue)。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鲜明特点的诗人,《雨巷》是他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既采用了欧洲浪漫主义的写作手法,又保留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韵味,体现出了丰富的民族特色。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发表后广受好评,诗人也因此获得了 “雨巷诗人”的雅号。这首诗能风靡一时并经久不衰,不得不说,有很大一部分归功于诗人对于古典诗歌传统的巧妙继承和现代运用。作为深受中外文学熏陶的现代诗人,戴望舒在创作中融合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审美,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形象

  《雨巷》对中国古典文学进行了大胆的继承,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大家熟知的“丁香”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用丁香结来比喻愁心不展,象征人们的忧愁状态。如李商隐《代赠》诗中的“芭蕉不展丁香结,风向春风各自愁”,李璟《摊破浣溪沙》里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等,都用“丁香”来比喻愁心。《雨巷》中“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很明显是继承了古典诗词中描写愁怨的意境和形象,正如卞之琳所言:“《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的扩充或者‘稀释’。一种回荡的旋律和一种流畅的节奏,确乎在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一,大体在一定间隔重复一个韵的一共七节诗里,贯彻始终。用惯了的意象和用滥了的辞藻,却更使这首诗的成功显得浅显、浮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