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是否非死不可?

时间:2021-08-31

  文天祥是伟大的爱国英雄。在南宋将亡之际,文天祥做好了殉国的准备,也就是说他准备死了。所以发出了最后的哀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看起来照汗青是光荣的,但是不照汗青的死一样也有光荣的。而且没有光荣的死,就不可取吗?就低人一等吗?就如蝼蚁一般吗?人生来是平等的,死去也是平等的,上帝一定会公平地对待,而不是光荣者享受特别的待遇。不过在人类的社会,光荣者的待遇还是不一样的。文天祥就是这不一样待遇的追求者。

  文天祥被俘以后,在押送途中,敌人对他还是很有恭敬的,“供张甚盛”,好吃好喝地招待他。而老文则是赋诗不已,一篇接一篇,并且都保存下来,流传至今了。这样也就充实了“照汗青工程”。老文写了一句“弹指柯山局已终”,等于是告诉人家,这场戏是演完了,而他的戏还没有完,他准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时候他的武器就是赋诗了,一首接一首,并且也都能流传下来。看起来元朝廷很大度,没有对他搞毁禁政策。在这一点上,老文是应该感谢蒙古人的。

  一些人还不太了解文天祥的心态,以为他是知其难而为之,保持了从容就义之风度。其实他能不失节义,维护大节,展示他的风骨甚高,这里面的原因文天祥自己是不好说出来的。可以说,他是被人给逼死的,他即便想活都难了。据说在老文被俘经过江西庐陵的时候,有个叫王幼孙的老朋友去驿站看望他,为老文而祭,期以必死。该祭文词气慷慨,使得旁边的人闻之呜咽,莫能仰视。这个王幼孙为什么这样,南宋的谢太后和小皇帝都可以不死,都可以受到礼遇,文天祥又不是厓山海战的组织者,对元朝来说也不是罪大恶极,怎么就必死呢?这个老王,是为了让老文表现一番本朝的风骨和气节吗?或者说是别有用心,想害了老文?既然都生祭了,世人都皆知了,老文不死就很没面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