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及其诗词作品

时间:2021-08-31

  文天祥留给后人的千古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天祥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1256年20岁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后人称之为“状元宰相”。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大家知道,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以此判断文天祥是立德者,元太祖是立功者(秦始皇、隋文帝、元太祖分别第一、第二、第三次统一了中国)。最后出面劝降文天祥的是元太祖,元太祖不让文天祥下跪,文天祥还是给他作了一个揖,这两个当时杰出的人物相见,也是惊天地泣鬼神!由于“帝欲用之,天祥不屈”(明·李贽评纂《史纲评要·元纪》)最终,文天祥就义。元太祖杀之,又有些后悔,毕竟为文天祥的气节所感动!李贽在《史纲评要·元纪》(该书作者有争议)评价文天祥“死得好”,牟宗三评价曰“文天祥杀身成仁就是德,也就是福。”(《中国哲学十九讲·圆教与圆善》李明辉记录)文天祥死得其所,德福齐聚,精神不死,万古流芳!果真是“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

  2、文天祥的诗

  我们熟悉的文天祥的诗如:《过零丁洋》《正气歌》《扬子江》《金陵驿》

  《得儿女消息》等。《正气歌》是文天祥的代表作,诗中一口气写了齐太史、董狐、张良、苏武、严颜、稽绍、张巡、颜杲卿、管宁、诸葛亮、祖逖、段秀实共12位杰出人物,歌颂了杰出人物的伟大德行,这些人物的伟大事迹感染了文天祥,文天祥以他们为行事楷模,牢固树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雄心壮志!

  对于这首诗,也有人认为诗味不够,如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坚持四不原则:1、押韵的文件不选,2、学问的展览和典故成语的把戏也不选,3、大模大样的仿照前人的假古董不选,4、把前人的词意改头换面而绝无增进的旧货充新也不选),《正气歌》涉嫌1、2两原则,故而名落孙山。也有人说文相国的诗不能当文人诗看待,更何况北宋理学家程颐说:“盖大贤以下即论才,大贤以上(即圣贤)即不论才。圣人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六尺之躯能有多少技艺?人有身,须用才。圣人忘己,更不论才也。”(《二程全书·遗书》第十八)对于文天祥这样的高德圣贤(宋亡三杰均为高德圣贤),岂能以文人创作的标准要求之?

  我常想,如果用《正气歌》的结句—“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诗意画一幅《文相国狱中读书图》,那么“风”是画春风、秋风、南风、北风呢?肯定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我觉得这里“风”最好画大风、乱风、妖风、暴风、狂风、骤风、烈风、黑风为上,不如此不能体现出文相国的凛然正气、满身豪气、铮铮骨气、逼人英气、刚烈志气;不如此就不能体现出《正气歌》所表现的浩然之气、天地正气、民族大义、殉国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