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禁止全文推荐三字经引争议

时间:2021-08-31

  【导读】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山东省教育厅近日发出相关通知,要求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举一经报道,引起各界热议,对于一度兴起国学热潮的乌鲁木齐各学校来说,《三字经》究竟是否需要整容?也引出了不同的看法和争议。

  赞同:不少内容已不合时宜

  对山东省教育厅的做法,乌市第七十中学学生处副主任、语文高级教师钱勇持赞同观点,他仔细阅读了那些被删除的篇目,认为的确合适。他说:“《三字经》《弟子规》是时下中小学开展经典诵读的流行篇目,但其中的确有不少内容与学生价值观、伦理道德观的建立有冲突。

  他举了两处来证明,其一:《三字经》里对“为什么要读书?”的阐释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认为这段描述体现出很明显的功利主义思想,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另外,《弟子规》里对父母去世后守孝的规定,也显得十分苛责,比如父亲去世守孝三年,母亲去世守孝一年,披麻戴孝进食素食等等。对这些不合时宜的内容予以删除是必要的。” 钱勇老师认为,毕竟学生的社会阅历和经验有限,更无法从价值体系和社会观点的统一性等方面对古典文化中的精华或糟粕做出正确的甄别,因此采取“删节版”是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