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中“禅”的理解(3)

时间:2021-08-31

  除此之外,他赞美伟大母爱,《浴着光辉的母亲》讲述的是一个母亲带着弱智的孩子坐公交车。在车上,母亲不断的安慰儿子不要怕,因为他第一次坐公交车。仅仅是如此,或者说不仅仅是如此,一车的人都用崇敬的眼神看着母亲,仿佛看见了母爱的光辉。对孩子的关爱,远远超过了对自己的爱,因此林清玄不由地感慨“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人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人的庄严境界。”,这里就明显看得出佛教里的无私奉献之观念。还怀有对父亲一种深挚的情感,如《期待父亲的笑》中,讲述了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对家庭的承担,父亲用坚强的臂膀,乐观的笑容来面对人生的风雨,在文中,林清玄提到《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佛家称“假使有人,为于爹娘,手持利刀,割其眼睛,献于如来,经百千劫,犹不能报父母深恩。”,读到此处,他“不禁心如刀割,涕泣如雨。”林清玄引用佛家的道理来说明父亲对自己特殊的照顾,来启发人们要尊重孝敬自己的父母,承担自己身上应有的责任。

  林清玄赞美了人世间诸多美好的感情,不吝笔墨地进行渲染,其实就是因“我佛有慈悲之心”生出的无限爱意。

  林清玄的散文还把目光放到尘世间的芸芸众生当中。他身为佛教徒,对当代生活的种种充满着忧虑和悲切,却又带着宽容和期盼,带着“普渡众生”的宏愿,以佛家的“慈悲为怀”,“超度众生”为意念,将自己的笔触指向那些生活在社会最下层的“小人物”身上。如《木鱼馄饨》这片散文。散文写的是一个卖馄饨的老人,老人因找不到可以让远近听闻而不至于吵醒熟睡人们的工具,而他又不想失尊严得大声叫嚷,最后选择了木鱼――让清醒者可以听到他的叫唤,却不至于中断了熟睡者。而后来,木鱼就成为了老人用来宣传馄饨的金字招牌。而林清玄发现了这木鱼声,这馄饨味,这可爱的老人。当多年后林清玄再去见老人和他的馄饨、木鱼时,老人仍旧开朗依旧,风趣依旧。林清玄在文中感慨道“木鱼在馄饨摊子里真是美,充满了生活的美,我离开的时候这样想着,有时读不读经都是无关紧要的事。”馄饨和木鱼,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物,却因为老人的想法而成为了别有趣味的生活韵事,小人物笼罩在了一种超脱于苦闷现实的温情之下。林清玄从他们艰苦朴素的生活中生发出明净的禅悦,读者读到此,应该也不自觉地笼罩在这温情的香气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