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中“禅”的理解

时间:2021-08-31

  林清玄散文创作充满了佛理禅趣,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在当代文坛上,以佛学、禅宗为题或者渗透佛教色彩的作品,并不多见。

  林清玄散文中“禅”的理解

  [摘要]林清玄的散文充满着佛教的文化情愫,在他的文章里传播着佛家的思想,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将佛学智慧溶入文学创作而自成风格。在日常生活当中,阐释深远的禅意,并赞美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以慈悲的心看待凡尘中的小人物。林清玄的散文的意义在于让我们领悟佛家的般若智慧,修补我们破碎的心灵,是美学与智慧的结合。

  [关键词]林清玄 禅 佛家 小人物

  现代生活的急速,难以满足的欲望,造成了很多人心灵的缺失,陷入一种迷惘的境地。在看似繁华的背后,却让人感到莫名的空虚。而佛家思想如同一盏明灯,让人的心灵可以得到指引,看到人性中的善良,人性中的光明,修补我们破碎的心灵,释放内心,让我们能得到一个宁静的归宿。而林清玄就是一位有着浓重佛教文化情愫的作家,他的文章渗透着“禅”,他冷静地关注现世人生,并将佛学智慧溶入文学创作,让世人能够在文学当中领悟到佛家的般若智慧。

  林清玄自小就生活在一个宗教信仰极为浓厚的家庭里,父亲对佛家非常崇拜,常四处参拜,幼年的林清玄跟随父亲的脚步,历览众多的庙宇殿堂,在这神圣的建筑中,“都能感受到一种温暖的情怀”,到了学生时代,他也常信步进入后山的庙里,独自做一个下午,不思考,静静地,却得到一种心灵的沉淀。

  生活环境给了林清玄“禅”的积淀,而其他文人的为人作品也影响了他对佛学的兴趣。林清玄喜欢阅读中国现代二、三十年代的作品,而这些作家里面,不少人是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接触佛教文化,尤其是许地山与丰子恺的散文,都富含深层次的佛教哲学。林清玄曾说过自己的写作深受丰子恺的影响,但又与众不同,因为他对佛教中的悲观、厌世、追求彼岸解脱等,持着摒弃的态度,他“更重视美好的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