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风情散文的乡村情怀和现代品格论文(4)

时间:2021-08-31

  这是“返朴归真”,但又不是老庄式的“绝智弃圣”,是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现代人的自然的复归。诚然,贾平凹已从“一棵小桃树”的梦想蜕变为一个“沉思的老树的精灵”,他似乎已真正挣脱都市的牢笼,让自己那颗“文心”彻底地被乡野镀亮了。于是,他要真正地“返朴归真”,要在自己的散文世界中,“放诞一切,自在而为”,全然不想遮蔽自我。他道乎“自然”,“粗野”地以“丑”写“丑”,率直地表露自己对“衣冠社会”的憎,并以此反衬出他做人的“山地人”本色。可以说,“真”与“朴”,这便是贾平凹所追求的“理想人”的境界,也是“乡村情结”里贾平凹的艺术创作灵泉,他对“乡村”的留恋,其实是一种美好的人生怀想,一种缱绻而高远的前瞻。

  三、“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贾平凹以自己独到的心灵,感觉到中国文学艺术传统的生命力量;他试图在一条中国式的现代文学路子,这就是“重精神、重情感、重整体、重气韵,具体而单一,抽象而丰富”,“以中国传统的美的表现方法,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为了充分揭示历史文化——心理结构,贾平凹非常重视民风民俗的描写与发展,以便突击探其深层的历史文化——心理结构。

  “商州三录”中,作者对这块南北交汇山地的民风,民俗、民情以及山水,历史文化遗迹等进行了系列性描述,而且在对商州历史文化传统的揭示中,将地域的历史、文化放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使商州这块特殊的精神故乡具有了某种整体内涵。换言之,就是透过商州的历史文化,窥视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内蕴。

  由于长期以来贾平凹都浸润在民间的氛围,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对“民间”潜在认同,尤其是对那些淳朴自然的“民间文化”有着较为全面的了解和透视,同时拓展着人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省思视野。他表面上在“赞乡村”,绘“山石、明月”的形象,其实是要以智者的眼光去省思文化,要通过对“民间”的关切,去考察民间大众的生存状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上而下的省思。所以,贾平凹对民风民俗民情的关注是其深刻的意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