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风情散文的乡村情怀和现代品格论文(3)

时间:2021-08-31

  “西部对于我是另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逃离了生活圈子的窒息,愈往边地去愈亲近了文学,我和我的影子快乐着。”《西路上·一个丑陋的汉子终于上路》“对于西路的渐去渐高,越走越远,你才会明白丰富和热闹的极至竞是如此的空旷和肃寞。”《西路上·爱和金钱,使人铤而走险》

  这种玄怪的沉思表明贾平凹意识中与城市的对峙心理一直在心底升腾奔涌,他要重新回归“乡村”,寻溯漫漫“西路上”的“民族的味”,体验天地人文的和谐世界。

  作为一个现代人,贾平凹尽情抒情着“乡村”意义上的淡泊适性的人生境界,弘扬着古朴淳美的自然人格,他要对被异化扭曲的城市文明与道德进行无情的鞭挞,为那些迷陷在声色犬马中的城市人开一剂良方,让他们回归健康自然的人性,“正本清源”。

  贾平凹在《静虚村记》中这样写道:“那么高的楼,人住进去,如鸟悬窠,上不着天,下不踏地,可怜怜掬一抔黄土,插几株花草,自以为风光宜人了。殊不知农夫自有农夫得天独厚之处。”于都市人的可悲中鉴出了自然的伟大心力,也正是这股自然的灵气陶冶出了贾平凹这样的中国文化精英,其“返朴归真”与“回归自然”的艺术追求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因子,是一种典型的“东方意识”。

  在《四月二十七日寄察翔书》中,贾平凹又这样写道:“如果能进一步到民间去,从山川河流,节气时令、婚娶丧嫁……等作一番考察,获得的印象将更是丰富和深刻。”1993年3月,贾平凹回答西德汉学家魏侃时还说:“有一个原因,就是西北,特别陕西一带有浓郁的民俗民情民风,这一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传统的东西在这里有很深的积淀。”可见,把民情民俗作为创作对象予以关怀,从而精心构筑自己的文学世界,表现独立的根情和中国的气派,已成为贾平凹自觉的创作追求。透过那一篇篇陕北、陕南、关中风情类散文,贾平凹将这片先秦大地上厚重的“文化遗迹”,演绎成充满无限浓郁的自然之光和“民族的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