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风情散文的乡村情怀和现代品格论文(5)

时间:2021-08-31

  在曾经给整个“新时期”散文创作带来极大的震动的“商州三录”中,贾平凹以古老的商州为审视点,以繁衍于其中的人们为解剖对象,写商州的历史沿革,礼赞商洛山川的民风民情,用自己独有的“平民意识”,沈从文式地张扬着那未被畸形现代文明侵蚀与异化的道德人伦。《黑龙口》、《桃冲》、《棣花》、《小白菜》、《周武寨》……贾平凹透过这些对传统士大夫们所漠视的“民间文化”,肯定了社会底层民众的精神情感及其质朴的人生观,也不时操戈怒刺风俗中的陈腐陋习。可见,贾是在通过文学形式对“民间文化”所作的“关怀”,不是在盲目地认同与无端地感伤与怀恋,他是在以一个现代文化人的眼光去审视乡的一切,用智者的眼光去省思文化。

  例如,贾平凹对秦腔的热衷与迷狂就隐藏着鲜活的生命本真,他藉对这种秦人表达生命体验、宣泻生命能量的艺术的体验和感悟,显露着他的风情散文创作对民情风俗的深层探究。他说:“有了秦腔,生活就有乐趣,高兴了,唱快板”,揪心裂肠的唱腔表现了多样的有情有味的人生,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

  “旧的文化环境如灯笼中的烛,它照亮了灯笼纸上颜色和皱纹。”贾平凹像是借此表达对乡村民间文化的思考,批判性地怼视古旧的文化。其实,“旧”并非全然不可取,贾平凹的“真意”何尝不是也在批判这层被乡村“照亮”的“灯笼纸上颜色和皱纹”——即“城市文化”呢?

  四、“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文学进入“新时期”时,贾平凹就开始通过散文来实践“散文当代性”的思考。90年代后,更以“大散文”的提法冲击着“小家碧玉”之情和“个人写作”之气,牵导着人们新的散文观念。贾平凹的立足点是“民间”,是充满灵气的自然群象,然而“他应用的都是最中国化的思维和语言,探察的都是很具有现代感的精神真相”,“他的作品内部的精神指向不但不传统,而且还深具现代意识。”可见,对贾平凹风情散文的解读还须看透隐含在他“民间立场”中的现代意识。研究者大都认为,贾平凹一直未停止过对西方现代文学艺术的借鉴与吸收,从悬挂在他写作“大堂”的古今中外文坛巨匠的画像中,既有苏东坡、沈从文,也有托尔斯泰、川端康成。我们不能停留在“中国气派”、“东方的味”等言说中,给贾氏的创作定立一个先在的评说立场和品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