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风情散文的乡村情怀和现代品格论文

时间:2021-08-31

  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贾平凹是背驮着商州这片神奇的土地走向世界的。“商州实在是一个神奇的土地呢”,“在这个天地里,仰观可以无奇不有,俯视可以无其不盛。一座高山,一条丹水,使我渡过了整个童年和少年”,“不能忘怀的,十几年里,商州确是耗去了我的青春和健康的身体,商州成全着我作为一个作家的存在”……贾平凹如是说。

  对于贾平凹,评论家雷达则说:“贾平凹是自然之子,平民之子,他生于汉江之侧,长于商洛大野,饱啜传统文化之雨露,博采现代文明之精英……”这些夸辞并不过分,我们在其长篇散文《我是农民》中便可细致品读出他囿身商州乡间十九个春秋的怀想。也许,十九年的乡村经历对于贾平凹来说并不仅仅是个“时间”的串连,更是一种乡村心性的积淀,致使其精神生命的每一滴血水里无不融透着“商州”山川村落的乡野气息。正如陈思和所言:“贾平凹是个农民出身的作家,从小接受了农村民间文化的熏陶,这使得他在用文学方式来表现农村世界时,有些民间的隐形结构仍能派上用场。”

  贾平凹一向坦然陈述着自己“乡下人”的本色,并似乎以此为荣,让我们看看他的某些自述便可见一斑——

  “我是山里人……我是在门前的山路上爬滚大的;爬滚大了,就到山上割那高高的柴草,吃山果子,喝山泉水,喝爬山调。”(《山地向导——山地笔记>》)

  “我喜欢土门这片街市,一是因为我出生在乡下,是十九岁后从乡下来西安的……”(《后记>》)

  “我是山里人,到西安这个古都里,仍是山里人德性,……”(《战胜自己——贾平凹小说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