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太极拳优秀运动员赛前技术训练体系建设论文(3)

时间:2021-08-31

  ②实效性评定。对运动员技术训练过程各环节、训练效果、以及模式整体应用是否科学、合理、优效的评定,既从点到面的综合评定。在临赛期技术训练过程,各个环节较有可能出现缺乏科学性、合理性的影响因素,如训练方法选用的错误,组织形式的失误、教练员指导能力的薄弱、训科医无法一体化等因素。因此,实效性评定的目的是排除技术训练过程,训练效果以及模式出现的障碍,改善技术训练模式的薄弱环节与实施效果,使之顺利进行,并产生训练效益。

  (6)技术训练的实现条件

  技术训练的实现条件是促使运动员技术训练发挥效力,达到训练目标的各种条件。技术训练的实现条件始终以运动员技术为核心,为巩固和提高运动员技术提供有力支持,如图 4 所示。

  临赛期技术训练是一个系统,需要多个条件支持与协助才能实现,各个条件要素有不同功能,缺一不可。如太极拳项目技术训练内容以全套、超套为主,训练方法采用技术达标有效训练法、行为控制程序训练法、准备活动程序训练法以及各种心理调节法等多元训练方法。组织形式采取针对比赛条件的模拟形式,按比赛日程安排训练,穿比赛服装、变换上场顺序、观众观看或置身于观众轰鸣的环境之中,到与正式比赛相似的地点去训练和测验性比赛。同时,科研、医疗针对运动员身体的伤病、心理的诊断与调节及技术分析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证运动员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进行训练和比赛。各种实现条件要素在技术训练中的优效运用,对于实现竞赛目标,稳定运动员技术水平,调整竞技状态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基于上述分析与研究,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以理论依据为基础,按照基本原则,建构出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目标、分析、程序、评定、实现条件等多个要素。这些要素合为一体,相互作用,形成联动、合力为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质量提升,获得稳定的竞技状态,实现参赛目标,获得优异成绩,以及临赛技术训练有序和有效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方法以及参照模式。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以运动竞赛学、竞技武术套路训练规律、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参赛竞争对手整体备战信息为理论依据;以灵修激励、针对性、节能与高效、程序化为基本原则,为临赛技术训练模式的合理建构奠定理论基础。

  (2)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由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目标、分析、程序、评定、实现条件等多个要素构成,为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质量的提升,获得稳定的竞技状态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方法以及参照模式。

  3.2 建议

  (1)依据参赛优秀运动员个体的技术特点、竞技能力,结合竞技太极拳项目稳、美、韵、新制胜规律,按照参赛任务,参照竞争对手,细化设定临赛技术训练各环节要素。

  (2)针对临赛技术训练,设定可实现目标,详尽分析竞争对手、自我以及内外影响因素等备战情况,制定有效对策与措施,形成合理、可行的操作性临赛技术训练模式。

  参考文献:

  [1]刘健和。运动竞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王继强,王二平。竞技武术套路大赛临战模式的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1):93- 96.

  [3]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教材小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261.

  [4]刘建和。关于赛前训练的几个问题[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4(2):40- 42.

  [5] 周伟良,李云侠。 武术运动员大赛前最佳竞技状态的调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60- 65.

  [6]杨 静,王建华。竞赛规则的演变对推动太极拳发展的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7(1):52- 54.

  [7]中国武术协会。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与裁判法(2012)[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竞技太极拳优秀运动员赛前技术训练体系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1.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研究论文

2.浅谈运动员赛前注意事项论文

3.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备战大赛前的生理状况分析论文

4.无氧训练对竞技武术的影响探究论文

5.110m栏运动员竞技特征的探讨论文

6.后竞技运动员非专业素质教育论文

7.纺织技术及营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论文

8.运动训练中信息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