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太极拳优秀运动员赛前技术训练体系建设论文

时间:2021-08-31

竞技太极拳优秀运动员赛前技术训练体系建设论文

  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太极拳,在竞技运动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现代竞技特征的武术套路竞赛项目。竞技太极拳是全运会武术套路比赛、世界武术套路锦标赛等重大武术赛事的竞赛项目之一。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成套技术中动作质量的完美呈现、演练水平的神韵展现、难度的稳定表现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这一"关键"的获得,取决于临赛训练运用科学、有效的技术训练模式。通过查阅竞技太极拳技术训练与竞赛的文献发现,对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的研究较为缺失。因此,探索和构建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对充实竞技武术套路运动项目参赛理论,改进竞技太极拳训练方法,提高技术训练质量,确保运动员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具有现实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的依据、原则、结构要素的理论研究,为我国各省市竞技武术套路教练员与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提供可行的方法与思路。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战技术训练模式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运动竞赛学与运动训练学专著以及竞技武术套路、竞技太极拳大赛和竞赛训练等文献。梳理、分析及归纳现有研究成果,系统了解竞技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研究最新动态,为本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电话和座谈两种方式,对竞技武术套路的教授、国际级裁判和太极拳国家级教练进行访谈和讨论,听取不同声音,集思广益,使研究更为严谨和有效。

  1.2.3 总结归纳法

  全面细致地回顾和总结教练员多年带队的实践经历及记录训练过程相关的数据资料,采集优秀太极拳运动员项目技术训练(动作质量准确率、难度动作成功率、演练水平层次)信息,整理积累的素材,为研究获得第一手资料,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1.2.4 逻辑分析法

  运用理性判断、逻辑推理、因果分析等逻辑方法,对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过程进行探讨以及对模式进行分析论证。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模式构建研究

  (1)依照运动竞赛学理论

  "运动竞赛学是以运动竞赛过程为研究对象",优秀竞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技术训练,以运动竞赛学理论为依据,有助于教练员清晰、深刻认识运动竞赛的基本问题,理解比赛制胜因素、规律,赛前直接准备和临场指挥等具体问题,为教练员科学、有效构建和实施临战技术训练模式提供理论指导。通过运动竞赛学理论,促进技术训练模式内外部趋于稳定、有效,发挥积极效应,为优秀太极拳运动员的临赛技术训练达到比赛实际要求提供有利保证。

  (2)遵循竞技武术套路训练规律

  竞技武术套路临赛期主要训练任务侧重于技术训练,兼具心理与身体训练,通过技术训练,找出影响技术发挥稳定性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择要方法与手段,并对技术细化,艺化及强化训练。围绕运动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展开有序、有目的的训练,以此获得竞赛所需的竞技能力和调适出有效的竞技状态。

  (3)熟知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

  熟知规则是为临赛期技术训练有针对性,进而产生效率。一是深入分析竞赛规则,按照评分标准设置个体技术达标强化训练,力求技术无扣分点,实现技术完美性;二是合理利用竞赛规则,发现规则中利于运动员技术的评分标准,合理运用规则中未标示的评分标准;三是透彻研究裁判工作,其中包括裁判的评判水平、尺度,判罚特点,技术风格的倾向以及预判规则出现变化等细节,提出应对措施。

  (4)掌握参赛竞争对手整体备战信息

  借助各方资源详尽掌握竞争对手备战的各种信息进行客观比较。其目的是更清晰的认识自己存在的问题(难点和绝招)。其中应包括对手的目标任务、竞技状态变化规律、技术长处和短板、以及科、医工作等信息的收集,通过收集的信息,为临赛有效训练,扬长避短,弥补缺陷,增强技术实力和参赛能力提供操作性的实施策略。

  2.2 临赛技术训练模式的基本原则

  (1)灵修激励原则

  临赛期教练员采用目标、集体荣誉、关怀、榜样或物质奖励等形式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运动员动力,但目的单一化,只刺激运动员自身潜能的表层,未能唤醒其深层的潜能。因此,在临赛期太极拳运动员技术训练中,运用灵修激励,开发运动员深层潜能。所谓灵修激励是指运动员身、心、灵的对话和交流,运动员通过身、心、灵的贯通,突破过往制约,汲取力量和勇气,唤醒内心最深处的.动力源泉,达到内外和谐统一。将灵修激励融入至临赛期训练至比赛过程,将激励转变为激发潜能,实现运动员身体潜能的开发,心理潜能的调动,精神潜能的释放,帮助运动员了解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塑造、形成优秀运动员的行为习惯。

  (2)针对性原则

  所谓针对性原则,是指应对不同技术风格、不同性格心理、不同目标诉求的优秀太极拳运动员采取不同训练手段的针对性。对优秀太极拳运动员临赛期技术训练中,尊重和充分考虑运动员个体的差异,结合其历年训练情况(技术、身体、心理的优缺点)及对手整体训练情况等各方面分析与评定,借助综合分析,发现与竞争对手间的差异,制定出适合运动员个体专门、针对性的训练计划,突出个人特点,进行针对性、专项化、个性化、程序化的训练,定期模拟比赛、实战测验,全程和单场实战演练,会诊总结。力求参赛运动员在技能、智能、心理和体能上得到充分的挖掘和提高。

  (3)节能与高效原则

  临赛期技术训练过程中,如何做到既出成效又能节能(省时、省力)的效率训练,为了使节能和高效两者并存,笔者通过从事竞技训练和教练的实践经历,结合太极拳运动自身的项目特点,总结提炼出节能与高效训练原则。具体而言,在临赛技术训练中采用",弹性时间训练"与"比赛达标式训练"的组合方式。通过贴近实战的弹性时间安排,按照比赛规则的标准进行高效训练,节省运动员生理和心理能量,调动主观能动性,促其自觉主动的投入到训练中,激发其潜在能量,减少机体损害,提高技术水平,增强夺金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