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太极拳优秀运动员赛前技术训练体系建设论文(2)

时间:2021-08-31

  (4)程序化原则

  临赛期技术训练的不同环节,经过多次实施、变换、调整,完善后逐渐形成相对合理、稳固,可重复运用,富有效率的操作序列(步骤)。这些序列也就符合了程序化原则,程序化是训练过程各实施环节"有序"的具体表现。临赛期技术训练的有序性,有助运动员清晰明确自身应先解决问题的步骤及重要和次要的问题。这样可节省自身心理和生理能量,有效达到训练要求,完成训练任务。另一方面,有利于教练员节省精力与时间,关注优秀运动员重点要解决与提高的技术问题。在具体操作上,要求一切从实战需要出发,教练员需熟悉技术训练模式的各个环节的运用,把握技术训练模式各要素,进一步把相应的训练作为一个稳定的程序,融入到训练各环节中,并加以贯彻执行。

  2.3 临赛技术训练模式的结构要素

  临战技术训练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模式紧密围绕参赛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稳定性,整个模式的结构要素,不是单一,而是多元。临战技术训练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目标、程序、评定及实现条件等要素,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彼此相互关联,相互协助,缺一不可。

  (1)技术训练的指导思想

  临赛技术训练模式以坚持遵循竞技太极拳项目稳、美、韵、新制胜规律为指导思想,对优秀运动员的太极拳技术训练,进行科学、合理、优效的贴近实战的弹性时间与计划安排。训练以人为本,帮助运动员成为优秀的自己,挖掘潜力和潜能,严格要求,开拓创新。通过模式产生的效益为运动员节省其生理和心理能量,使其自觉主动认真的投入到高效益的临赛技术训练中,保持和提高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增强铸金实力。

  (2)技术训练的目标

  技术训练的目标是对运动员技术训练中技术发生变化的一种预设,是完成技术训练任务的指南,是构成技术训练模式的核心要素之一。"设定目标需符合科学、合理、可行、灵活、具体、定量、具有挑战性的原则".

  以技术动作完成指标(太极类项目竞赛评判与技术要求)为主。突出细化动作质量、艺化演练技巧、固化难度稳定性,实现动作难度 2 分;动作质量 5 分;演练水平 3分的技术标准,达到全套技术动作无扣分点。在技术达标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运动员对指标进行超越性训练,达到稳定运动员的心理,控制自己行为,避免不确定因素干扰,将其注意力引导至需要完成的技术,力求完美发挥个人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以竞赛规则的评判指标为技术训练目标,使训练目的明确,实施清晰、具体,避免训练过程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技术训练的分析

  技术训练的分析是根据竞赛的具体要求,有效分析竞争对手与本方运动员技术环节的优势与劣势,找出症结所在。为运动员技术实力增加厚重的取胜砝码。针对技术所需进行以下分析。

  ①分析竞争对手技术的总体情况。掌握所有竞争对手技术的各种情况。如对方本项目技术的演练特点、风格、套路的技术动作编排、难度技术动作的稳定性以及绝招等技术情况。

  ②分析本方技术的总体情况。根据竞争对手,在本方技术(套路编排、音乐编配、服装、难度稳定性、动作质量、演练风格特点)等基础上进行综合对比和分析,寻找与对手之间的差距,提出应对策略。在短时间内扭转劣势,使运动员在技能水平上充分超越竞争对手。

  ③分析影响技术发挥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可控因素包括运动员自我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行为、技术动作;不可控因素包括场馆、场地、器材、天气、观众、对手、裁判。从中找出对运动员有利与不利的条件,化不利为有利,以有利为制胜突破口,降低和化解不利条件带来的风险影响。

  通过技术训练的分析,清晰地认识自我与竞争对手之间存在问题。通过与竞争对手技术各环节的详细对比,发现自己与竞争对手的本质差异,对自我进行针对性调整,制定详细对策与措施,获得竞争优势。

  (4)技术训练的程序

  技术训练的程序是详细说明训练不同课次各环节实施的逻辑步骤,以及完成该步骤的具体任务。按照目标和计划对各环节,按有逻辑、有先后的顺序依次进行序化操作。技术训练的程序既要考虑技术训练的完整性,又要关注运动员的技术,心理、体能,年龄、性别等特征。从操作性视角,技术训练的程序是临赛期技术训练的核心,是实现技术训练模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技术训练的程序,确立了操作的各个序列,明确了每个序列的目的。在序列依次进行时,各个序列形成联动衔接,借助衔接的序列,为教练员指导和运动员训练提供清晰、具体的行动指南。此程序的制定,有助于技术训练操作过程始终围绕运动员技术,凸显针对实际应用的技术训练程序,解决影响技术训练成效的突出问题。同时,上述技术训练程序中的板块序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教练员在选择和运用时依据不同运动员个体、不同的训练内容以及不同问题灵活变通的操作。

  (5)技术训练的评定

  技术训练的评定,依据技术训练目标与竞技武术套路《太极拳项目的竞赛评判与技术要求》对运动员技术训练过程存在问题以及模式应用效果进行诊断性、实效性评定。技术训练的评定贯穿临赛太极拳技术训练全过程,对太极拳训练起着质量改善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修正、完善技术训练模式的关键环节。技术训练的评定由诊断性和实效性评定构成。

  ①诊断性评定。以竞赛规则"动作质量、演练水平、难度"三个板块评定的具体标准对运动员技术进行"诊断",发现技术问题的症结,通过诊断辨别出哪些技术环节需要改进。评定的方法以实战达标有效训练为主,即运动员技术符合竞赛规则的评分标准。通过实战达标训练,不仅有利于运动员技术的改进与提高",为运动员实现理想的或满意的技术状态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的活动",还能增强技术训练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实战性。

  采用手段有现场观察,技术摄像等。提升运动员以最佳的技术状态参加比赛,为获取优异成绩奠定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