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知识管理的实践误区与提升对策研究论文(2)

时间:2021-08-31

三、提高学校知识管理水平的对策

  将知识管理模型引入教育领域是一个开创性的实践,且仍处于探索阶段。就如何提升学校知识管理水平,将知识管理切实贯彻到学校管理实践中,发挥学校知识管理的效用,以平衡学校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最终促进学校发展,有以下几方面的对策可供借鉴。

(一)建构学校知识管理系统

  学校作为知识集合的阵营,其内隐和外显的知识多散布于学校各个方位及每一位成员身上。建构学校知识管理系统就是要将这些分散了的知识进行收集整理,并以编码化的外显知识进行呈现,以实现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构建知识管理系统,首先,要建立学校知识管理机制,指定专人负责学校知识管理事务,对学校知识进行搜集、整理并做系统归类,使其尽可能的方便组织成员的查阅与使用。同时,对已归类的知识进行定期整理,淘汰那些与学校发展不适应,丧失使用价值的知识,以实现知识的持续更新。而且要建立并贯彻执行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激发学校成员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意愿,特别是在学校知识管理运行前期,这一激励制度的贯彻执行尤为重要,将会逐步促使学校成员形成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惯性及自主意识;其次,建立学校知识管理的技术支持系统,这里主要是指建立为学校成员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的网络平台,对师生知识需要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作为后续知识搜集、图书采购的信息依据;最后,应将知识地图技术引入学校知识管理工作中,既能方便成员了解学校知识拥有情况及存储位置,又可为知识使用提供快捷通道。。

(二)建构学校知识共享文化

  学校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精神文化四部分组成。然这四部分投射到知识管理范畴之内时,对学校显性知识的管理则对应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管理,而管理学校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则对应学校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管理,因此,学校知识管理亦即学校文化的管理,故而实施学校知识管理的重要实践之一就是学校文化的构建。首先,要创设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传递共享、创新与协同发展的学校精神,创设学校成员进行知识合作、交流与创新的融洽的人际氛围,以增加人际交流机会;其次,建立学习型学校,创建学习共同体,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树立组织成员共同愿景的前提下,给成员留有较大的自由度,保证团队合作与个人自由的相协调,为学校成员提供个体知识的施展空间,以为个体创新提供可能性;最后,应立足于本校开展校本教研的同时向外延伸与兄弟院校建立知识联盟,开展院校之间的知识合作,与家庭和社区沟通联系,搭建知识实践社区,扩大知识共享与交流的范围。

(三)加强学校成员对知识管理的认识

  学校知识的主要载体是教职员工。因此,学校知识管理就其本质而言是对人的管理,在此将从学校领导与教职员工两个方面进行阐释。就学校领导者而言,其作为学校教育理念、价值观念的构造者,在引领学校成员的发展及共同愿景的建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应对其进行知识管理方面的专业培训,加深其对学校知识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使其参与和负责知识交流、共享及创新活动。就学校教职员工而言,其作为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拥有者,是提高学校知识管理效用的助推器。应将教师知识共享活动,如集体教研、听课、评课、学术沙龙等做到程序化、规范化和日常化,以奖励政策等鼓励教师对日常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写教学手札,且定期总结与共享,使教师个体知识不断得到积累、升华,以促进个体隐性知识的不断外显为旨归。且需要建立教师淘汰机制,通过学生评课、反馈等途径,使教师产生危机感,促使其不断进行知识学习和创新。同时,应鼓励教师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前沿知识等途径,将外显知识不断内化为个体隐性知识,形成个体独特的教学风格,争做教学实践者和教育研究者两位一体的研究型教师,增强个体的核心竞争力。

(四)加强学校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对社会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因此,占据有效知识无异于掌握一种作用于客观世界的方法和信息,有效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种权力资源。所以,学校独有的有效知识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知识产权保护是知识共享的前提,故应重点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保护学校的知识产权,一是国家层面应加强法制建设,扩大知识产权保护范围,切实贯彻执行知识产权法案,对仍处于收益范围内的新知识进行备案管理。二是学校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处理好知识共享与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对于学校独有的创新知识应做好产权归属和保护工作,及时向国家有关部门进行知识产权备案,争得国家法制保护。同时,还应加强学校内部局域网的安全系统建设,对外进行有条件的开放,并注意新知识对外开放的时间和方式,使新知识在学校内部进行共享的同时对外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产权收益。

(五)建立学校知识管理评价体系

  将在企业管理中已取得显著成效的知识管理模式引入学校管理实践,并不意味着学校知识管理可以照搬企业知识管理经验。学校作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其知识管理应是在对知识搜集、积累、共享与创新的基础上,将有效知识传递给有需要的人,以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获取办学效益。首先,学校应建立有效的知识管理评价与反馈体系,以学校教育目标任务为导向,对学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岗位分别设置合理的评估指标,由专人定期进行考核评估。其次,学校应对自身承接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等按期间进行统计整理,确保对已编码化了的创新知识进行客观公正的量化评估,而对于隐性知识等不能具体化的知识,应依据考评者的经验对其做出尽可能公正的主观量化评估。最后,在进行学校知识管理评估的过程中应注意与校内、校外已有的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不断完善学校知识管理评价体系,以尽可能有效的测量学校知识管理的有效性。知识管理强调知识的获得、积累、共享与创新,在快速变迁的知识经济社会,学校也处于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之内,因此,加强学校知识管理,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学校应对伴随知识经济而来的挑战,提升学校效能的强有力的途径之一。

【学校知识管理的实践误区与提升对策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试论农村学校管理的误区与对策教育论文

2.有关学校管理的论文

3.学校管理的论文

4.有关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新视点论文参考

5.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对策研究论文

6.三本院校就业能力提升对策研究论文

7.软件质量管理的优化对策研究论文

8.企业知识管理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