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新视点论文参考

时间:2021-08-31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 实践性知识管理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论文摘要: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提出为我们管理教师实践性知识提供了借鉴,通过对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概念与本质的阐释.提出基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教师实践性知识管理的新视点.并对其内部需求和外部构成做了合理分析。

  文献整理发现.自从20世纪80年代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被纳入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环节之后.国内外关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凸显增长趋势关注的焦点在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教师“知识冰山”中的绝大部分.它的闲置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站在学校管理者角度.合理利用与管理教师实践性知识对实现教师之间的知识共享、促进学校管理效能提升都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教师共同体之间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来实现这一管理。

一、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内涵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是由J·莱夫(JeanLave)和E·温格(EtienneWenger)站在人类学角度.基于个体学习的研究提出来的。但是他们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界定。在《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著述中,他们对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只是用零散的词汇予以表述。诸如:情景学习、社会实践、实践共同体、既定的文化、话语与实践等。由于目前对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一概念没有明确的界定.我们尝试着结合莱夫和温格提出的这些关键概念及我们的研究视角来界定。我们认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共同体②中以学习的态度参与其中.在既定情境的交流中去获取或习得话语权.最终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共享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包含以下本质诉求。

1.以参与为前提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所说的参与包含两层意思:第一,“边缘性参与”,主要指新成员的学习、模仿和练习,参与者的角色仅作为学习者;第二,长期充分参与,是指作为正式成员的合法地位.他们是被学习的对象.参与者是专家的角色。这二者不是矛盾关系,而是阶段性的渐进关系.由边缘性参与到充分参与体现着成员自身合法地位的稳固与提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重要论点就在于教师合法(这里的合法指的是教师具有参与资格)的长期参与。意指“新成员受到共同体内从业者的接纳。与后者(充分参与者)发生相互作用”。从新手教师的边缘性参与到长期参与本身就意味着新手教师身份被共同体所认同这里不得不解释一下成员的参与资格.也就是莱夫所说的身份.他认为具有参与资格的成员必须应该具有不同的知识、能力、文化背景和价值信仰等。“我们把身份理解为人与其在实践共同体中的位置和参与之间的一种长期的、现存的关系。”参与的最终目的是从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到合法的长期充分参与。

2.以实践为基础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是我们一直倡导的学习与教学方式。这种理念深刻地体现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从根本上说,教学是一个复杂、变化的动态过程。体现为一种实践性的活动。这种实践活动.既是‘人为’的,又是‘为人’的.包含了多种不确定性的因素。”教育教学就是在各种不确定性情况下展开的.在各种不确定因素作用下.教师要使自己的教学技能得到提升,必须要在实践中去把握上述所说的参与也即在这种不确定的社会实践中的参与。从教育教学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教师实践性知识的首要状态就是它的个体性.由此决定了个体教育实践成为获取实践性知识最重要的路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主张教师在实践中学习既定的知识.这种知识不是以客观文本形式呈现.而是以一定的教学技能、教学风格、教育机智等形式展现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感受与体验方能习得与运用这些实践性知识。

3.以情境为条件

  教师实践性知识具有情境性特征.“它依赖情境而存在——透过丰富、复杂、动态的关系反映出来,植根于生动、具体、完整的教育场景中。”嘲教育教学的最令人捉摸不定之处即在于它的情境性特征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在理论知识的储备上相差不大.之所以能区分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亦在于对不同教育情境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建构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的教学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中创设不同的学习条件.让知识在情境中生成并为人获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取也必须在既定的情境中进行.因为它是默会的,不易说出来、写出来。“人类学情境理论则提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概念.让隐含在人的行动模式和处理事件的情感中的默会知识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发挥作用.并使得默会知识的复杂性与有用性随着实践者经验的日益丰富而增加”。

4.以学习为动机

  毫无疑问.我们总是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获得新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学习也不例外.只不过“学习”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合法的边缘性参与对学习的理解是这样的:学习不是复制他人的作品而进行的,也不是通过获得教学中所传递的知识而进行的.学习是在周边共同体的学习型课程中通过向心参与而发生的[71因为知识总是处于一定的实践情境与共同体之中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本来就是基于学习的视角提出来的.当然这种学习一定是情境性的学习这种情境性的学习是连接认知过程学习理论和社会实践学习理论的一座桥梁前一种观点认为实践包含于学习理论之中:后一种观点认为学习包含于社会实践中.即在实践之中学习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我们倡导的是学习作为社会实践整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学习并掌握既定的内隐文化。

5.以共享为目的

  客观的理论知识要想实现共享.通过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习便能实现。但教师实践性知识如何实现共享?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虽未明确提出共享这一概念.但其本质却体现着共享的精髓在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个共同体中.大家的知识共享仍是首要目的成员进入的时间顺序并不决定其地位,这不同于传统的师徒关系。因为他们都是具有丰富实践性知识的个体.多样化的知识体系与构成使他们都具有“老师”的地位.每个人的地位都得到了足够的尊重为了进步与发展而进人共同体应该是对共同体成员最好不过的描述了.大家知识共享.互补其短.互扬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