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学校管理的误区与对策教育论文

时间:2021-08-31

  摘要:农村学校是教育阵地的最前沿,但由于较差的办学条件和紧缺的师资力量,凸显出一系列管理问题,已成为遏止这类学校发展和进步的障碍。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管理的可行之路,是解决当前学校管理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农村学校;管理;误区;对策

  “经济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被人们公认的道理。但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唱响的今天,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滞后,思想观念落后,学校管理还不能顺应时代需要,跟不上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教育管理中的许多问题让人深思:怎样走一条适合农村学校的管理之路?方能促进教育机制的完善与创新。这里,笔者就当前农村学校管理出现的误区及对策做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一、农村学校管理的误区及形成原因

  1.管理者的因素

  (1)管理者办学态度消极

  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是教师和学生的“领头人”,代表了整个学校的形象,他对人对事的态度必将影响整个团队的生活面貌。领导的懒散偏安,抱着“当天和尚撞天钟”的工作态度,揣着“天高皇帝远”的幻想混日子,必将导致学校管理的松散。很多学校教师无组织纪律,学生常有打架斗殴、破坏公物等不良现象,原因也在于此,可见“态度决定一切”。

  (2)学校领导高龄化

  农村学校领导高龄化导致管理思想落后、保守,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加之当前农村大多教师属于接受过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教师年轻化趋势明显,由于年龄的因素,导致许多学校领导与教师在合作过程中隐藏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悖行的思想,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学校管理。

  (3)领导工作的原则性不强

  农村许多领导原则性不强或无原则,甚至凌驾于既定制度之上,制度的公平性、权威性被抹杀,导致制度架空,团队无组织、无纪律,进而导致管理混乱。

  2.办学规划因素

  纵观现在的农村学校,很少有对学校的未来发展做出如实科学的规划,某些学校即便是有规划也不过是搁置在档案里的一纸空文,并没有很好地执行落实。它们的价值也只是供上级检查的一张“护身符”而已。一所没有办学目标的学校如同一艘没有舵手的航船,永远停滞不前。办学目标的模糊必然导致学校发展的茫然,也必然导致学校管理水平的滞后,即便它有百年的建校史,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学校的命运就岌岌可危了。

  3.制度因素

  如果说思想是影响人、团结人的隐性武器,那么制度则是制约人、控制人的显性武器,许多学校管理的失误就与制度及制度的执行有很大关系,具体表现为:

  (1)许多学校存在执行制度一曝十寒,或有的制度不执行,就会给教师和学生造成这样的印象——有无制度一个样,将制度变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藐视制度,无视制度之风盛行,必将使管理混乱,最终无法管理。

  (2)只强调管理制度稳定性,而不管客观适应性。在一些学校,制度一出台便长期不变,只讲制度的稳定性、强制性,从不思考或很少思考制度随客观形势的发展可能会出现的老化性、不适应性,对学校管理这一动态过程实施机械管理,使管理制度不但起不到管理作用,而且成了管理工作的绊脚石。

  (3)重视行政管理,而忽视民主管理。其特征是:把学校管理与学校行政管理等同起来,认为学校管理就是学校行政管理,学校行政管理就是学校管理。而完整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应当包括学校行政管理和学校民主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对民主管理作用的忽视,不但使学校管理的民主参与和监督机制受到破坏,更主要的是助长了家长制管理作风在学校工作中的蔓延,降低了学校管理与管理实施的保险系数。

  (4)生搬硬套的管理模式,使学校管理脱离实际。学习外地的管理经验本无可非议,出现这类问题的症结在于部分学校在学习别人的东西时,不是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对其进行科学的分析筛选,而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导致整个管理处于脱轨运行状态

  4.过程管理和细节因素

  过程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细节的重视和关注。“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一个细节可以彰显事物的全貌”——这是新时代学校管理公认的名言。但许多学校在管理中不注重细节,经常粗疏了事,使管理在不知不觉中走入死胡同。

  (1)管理目标的错位。天天高喊素质教育,但在管理过程中以应试教育为目标,使学校管理偏离了当今教育发展的方向,结果导致学校成了升学率的专营店,教师成了升学率的生产商,学生成了升学率的加工品,从而使学校管理失去其本质意义。

  (2)只注重常规管理,而忽视了各种非常规管理手段的应用。学校是知识密集型的场所,作为管理主要对象之一的教师,不但思想成熟度高,且个性各异,因此,在对其实施群体管理的同时,如不对个体实施特殊管理,取得他们对常规管理的认可和支持,调动和挖掘他们的工作潜力,就难以达到工作合力的目的,常规管理就会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

  (3)评价过程失衡。评价实际是一种价值导向,对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着催化作用。但目前农村学校管理中的评价存在严重的失衡,评价权把握在少数人的手里,评价往往是为了完成利益分配,如年终考核、评优评先等。这种以外在名利目标为导向的比较评价方式怎能公平?怎能不失衡?那么,学校管理的活力何存?出路又在何方?

  5.德育工作因素

  当今时代,经济迅猛增长和多元文化并行冲击,使得很多学生的思想受到猛烈的冲击,而教育则是主导学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成为谁的建设者”这一方向性问题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学校大力宣传狠抓质量的今天,我们的许多做法都体现为“德育第二位”,这种做法已偏离了教育方向。

  许多学校在管理中首先怕的是“出事”,领导怕的是“责任”,殊不知在我们怕这怕那的时候,更大的教育问题表现出来了,那就是学生道德的缺失或沦丧,我们提高了教学质量,保住了个别领导的地位,却失去了最宝贵的财富,于是,更多教育管理的弊端便暴露出来。

  6.社会力量因素

  学校管理还牵涉校园周边的状况。用好周边力量对学校管理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很多农村学校因受各方面工作的影响,未与家长委员会及其他社会组织联系,学校管理自行其是,久之,就会遭到一些社会力量的疏远,学校管理就得不到更多人的支持,使学校管理势单力薄。

  农村学校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折射出当前的教育形态,每一处管理的失误都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农村学校管理如此,实在令人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