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4)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4

专家们、老师们:

  下午好!很荣幸,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参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一课多式的教研活动,我们尝试从“让多种信息资源走进《品德与社会》”的切入点集体备课。下面,我仅代表我们学校品德科组汇报这一课的教学设想和实践,进行说课,恳请专家们、老师们对我们的工作多多指正。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水和我们的生活》里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学生参加本课活动,为第二主题的“探索水”、第三主题的“保护水”起到铺垫的作用。是达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这个目标的基础。

  新课标提出“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各地区的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

  首先谈谈,我们对充分利用学科整合的资源的认识。我们认为教师是很重要的一个资源,必须走进备课。我们学校的品德老师都兼任语文老师。语文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品德新课标时,我们却找不到这个提法,那是不是品德学科就不需要呢?我们认为不是的,品德新课程标准倡导“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引导儿童主动参与各类活动进行教学”。因此课上,我们采用多种活动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充分的自主学习:课前搜集资料。

  有效的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拓展性的探究学习:创编故事,感悟生活。

  充分利用教科书,我根据教材的主题活动设计了四个板块。

一、 激发情感,导入活动——充分利用教师的资源

  引入学生兴未很浓的猜谜语。我们的谜语来自网络,关于“水”的谜语很多,我们挑选描述水的形态、作用方面的,琅琅上口的儿歌谜语,目的的为下一环节“水的重要作用”做铺垫。引入时,老师要代入孩子的角色,和孩子们打成一片,营造猜谜语这种高级智力活动紧张、期待的氛围,调动起气氛,这时,老师就是资源,是孩子丰富情感的资源。

二、 探究新知——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资源

  分为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三个部分。(1)从最贴近学生实际的家庭生活入手,课前,老师布置学生调查家里哪些地方要用水?课上,学生话题很多,涉及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这时,我们适时引入人体水分比例的数据,带给学生数字的震撼,有助于深刻的认识到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离不开水。(2)讲述学校用水的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生意葱茏的校园绿化,感受水让学习环境干净、富有情趣。(3)社会生活用水,可能学生一时讲不上,二年级的小朋友对社会生产的认识是有限的,我们可以适当介绍。如广钢生产钢铁要用水,食品厂做馒头要用水。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要发挥好引导的作用。

三、情感体验——充分利用来自儿童的资源

  新课标提出,“《品德与社会》的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的。”就是说,水的重要性不是老师总结出来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体验感悟出来的情感活动。在转入“假如生活中没有水”的内容时,我设计一个畅所欲言的环节,说说“停水的时候带来生活的种种不便”,学生有自己的体验,交流活跃,水到渠成,学生内心就有了这般体验“没有水真不方便”!

  光感受“不方便”还不够,品德学科要引导孩子学会“负责任地生活”,培养保护环境的公民意识。教材提示我们,要引导学生体验“没有水真可怕!”我的做法是,先用真实、震撼的图片强烈地刺激孩子的神经,理解生活中极端缺水的画面。然后创设一个“缺水王国”的情景,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挑选角色,想象自己是王国中的一员,编故事。孩子们在创造性的创意活动中,生成珍惜用水,保护洁净水源的愿望。为后面的主题打下情感的基础。

四、拓展升华——综合开发、利用多种课程资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想,从生活中、从课堂上获得,最终应该回到生活实践中去。课后,布置一个“当小小宣传员”作业,让学生向爸爸妈妈,朋友同学,向身边的每一个人宣传水的重要性。我们追求品德源于生活,品德指导生活的境界。

  基于“让多种信息走进课程”的理念,回顾整个教学活动,我感受最深的是:教材里学习资源有限,而师生合作创造出来的活动资源却是无限的。我们唯有领会新课标精神,明确《品德与生活》的教育系列,把握活动内容在系列中的地位与联系,同时深挖教材,不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才能实现生动、高效的课堂。

  真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为我们的品德课堂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谢谢!

说课稿 篇5

  《说“屏”》这篇课文选自义务教育阶段八年级语文第3单元第15课。该单元反映的是建筑园林,名胜古迹,共5课,内容丰富多彩,主题集中,其中《说“屏”》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

首先说教材。

  作者着眼于向读者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对如何使用屏风提出建议和希望。本文多处引用古诗文,增添了屏风的文化意味。这篇课文特点鲜明,就内容而言,不能把它作为说明文处理,应强调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能力,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不少学生可能没见过屏风实物,教师可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文章就好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象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等。鉴于此,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屏风的有关知识。

  4、理解文中古诗词的含义。

  5、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浓浓的诗意,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语言。2、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引用的古诗文的含义。

  其次说教学法。《课程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提倡。所以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如下:

  1、导读法——创设情境,指导点拨。

  2、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知识。

  再次,说教学程序,分四个步骤来说。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教师出示一面屏风,由此导入:1、这是一件什么东西,谁能说明一下?2、大家回忆一下,那篇课文中提到过这东西?3、除老师提到的外,你还见到过什么样的屏风?

  问题1有实物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激发兴趣,让学生身临其境,并由问题2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至于问题3,《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这篇自读课文的特点,此一环节尽情发挥个人的感受,老师适当点拨,对学生适当表扬,达到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同时也有利于活跃班级气氛。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正音释义,积累词语

  2、快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做一个解释,并说明其用处。(2)本文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是怎样的?请指出具体的句子。

  此一程序的设计旨在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达到汉字辨形的目的,培养学生的习惯。其中问题2的设计在于让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课文。这一环节的时间实际上也是训练学生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以及筛选归纳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反复朗读并变化方式,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三)研讨课文,合作探究

  1、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古诗词,并尝试理解。

  2、老师提供《秋夕》全诗,让学生猜读字面意思,诗歌内容,进而猜测意境。老师点拨:此为一个失意宫女深宫生活的图景,在一个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皮肤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这是一个孤单的宫女用夏日的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她在无聊中过着怎样的日子?

  3、老师小结:这些古诗词使全文有了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而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会文中古诗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对古诗词,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感受浓浓的诗意,进一步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此环节旨在让学生再次明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并巩固所学知识。

  最后说一下板书。就文章内容而言,首先就交待了什么是屏,并引出其“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的特征。紧承前文,介绍了屏风的三个作用:分隔内外,艺术点缀,挡风,而后介绍分类,最后点出用屏的不足,提出希望,含有期盼之情。而在字里行间又渗透着对屏的赞赏之情,所以做以下设计:

说“屏”

  1、对象及特征

  说2、作用和分类赞赏之清

  屏3、应注意的问题期盼之情

  4、再强调作用

【【热门】说课稿范文汇总5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汇总10篇

2.【热门】说课稿汇总6篇

3.【热门】说课稿汇总7篇

4.【热门】说课稿汇总九篇

5.【热门】说课稿汇总5篇

6.【热门】说课稿汇总9篇

7.【热门】说课稿汇总8篇

8.【热门】说课稿汇总九篇

9.【热门】说课稿汇总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