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6)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8

  各位老师,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中的第一个教学内容《东南西北》,在教材第58—59页。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学生在一年级学习用“前、后、左、右、上、下”来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使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描述事物的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与以前所学过的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有一些区别,也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通用。东南西北在自然界或地图中运用较多,但两种方式都是一种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分为二个部份,一是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东南西北,二是知道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本课内容原是社会课中五年级才学习的知识,现在安排在二年级,这对于才入学一年多的小朋友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是本节课并非单纯进行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让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来体会和掌握知识,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过前后左右上下六种位置关系,已有一定的学习位置知识的初步经验,能够初步掌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技能。但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的逻辑鉴别能力还不是非常准确,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区分两种位置描述方式的区别,避免混淆。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东、南、西、北中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2、学生能通过活动辨认并描述实际生活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形成数学技能。

  3、使学生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1、确立“东”方位。

  2、结合具体情境能在给定一个方位的情况下辨认出其它三个方位。

教学难点:

  1、结合方位描述周围的事物。

  2、从实景中的方位感转移到纸面上的方位感。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卡片“东、南、西、北”。

  3、图片“太阳”。

  4、8个小动物头饰。

  5、作业单。

  6、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校园情境图:

  2、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的学校,我们美丽的校园。清晨老师站在操场上,晨风扑面而来,带来了清晨的花香和小鸟的轻语,我张开双手迎接清晨,阳光温暖的照耀在我的身上,从这幅图上你能说一说太阳在哪里吗?

  3、师:那老师面向什么方向?老师的后面呢?左面呢?右面呢?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们在语文课中,学过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二年的学生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对空间相对位置的描述及理解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切入,从他们最熟悉的校园入手,从校园情境中由早晨的阳光引出太阳和东方,再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牢牢的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在做中学,在玩中悟:

  儿童的天性就是玩,就是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是他们最好的学习方式。

  1、师:刚才我们会辨认老师站在操场上的方向了,现在我们来一起看看教室中的东方在哪里?(在黑板上贴出太阳)

  2、师:黑板在东方,那你能说一说哪面是西面?哪面是北面?哪面是南面?

  3、小主持人游戏。

  谁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词语介绍你周围的同学和物体?(指名介绍,在介绍时全班共同判断进一步加强方向感)

说课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综合练习5》共安排了七项练习:读准字音,注意平翘舌音、三拼音;通过组词的方法比较形近字,并能选一组词语分别造句;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阅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和主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能简要复述短文内容;参加和学习采访活动,向老师、父母或其他人采访亲情故事,并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下来;熟记三句名言;用钢笔正确地抄写带有破折号的句子。

  本单元的综合练习设计,继续关注拼音、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方面的复习巩固,同时,尤其重视单元重点教学目标的凸现,本单元的单元教学主题——感受亲情,重点训练目标——简要复述课文。对此,教材主要安排了这样几个练习:一是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二是在阅读练习中,要求用学过的方法简要复述短文故事,感悟短文主旨;三是开展以“亲情”为主题的语言实践活动;四是关于“爱”的名言的记诵。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独立完成一些比较简单的练习,

  如读准字音、形近字组词,也能自己读通短文,读懂名言等。但是,学生只能是就练习而练习,作为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归类,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

  同时,我们也发现,新教材的实施使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严重,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基础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能很快地读懂短文,能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感悟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但有的学生自阅读能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特别关注那些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机会,适当地指导点拨。在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采用讨论、比赛等形式,激起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以达到全员参与,全面提高的目的。

三、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读准字音,注意区分平翘舌音,读准三拼音等。

  汉字的平翘舌音容易混淆,本次练习中借助工具书,使学生读准练习中的两个平舌音的字,知道带有“遂”、“造”的汉字多读平舌音。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白,在识字时不要做“半字先生”。

  目标二:通过组词的方法比较形近字,并能选一组词分别造句。

  本题练习主要是让学生区别一些音近形近的字。通过组词、造句,学生能正确区分这些字的音、形、义,造句时要求学生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完整,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字词,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的能力。

  目标三: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

  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应该不仅仅停留在方法的罗列上,而是要结合具体的课文,让学生知道根据不同的课文叙述特点,必须采用不同的复述方法,这样在复述时才能做到条理清晰。阅读练习中的复述,必须建立在学生了解文章内容和叙述顺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采用合适的复述方法,把短文故事作简要的复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目标四:阅读短文,能读懂文章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复述,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能为短文取个合适的题目。

  学生进入四年级,积累了足够的字词句,有了一定量的阅读,应该说,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学生之间的差异是明显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除了表现在阅读量的多少上,还表现在阅读速度的快慢上,因此,教师还应注意对学生进行阅读速度的培养。教学时,教师对学生自己阅读并完成思考题的时间要有所规定,增强学生阅读的时间感。

  第一题是关于短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在文中找到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清楚完整地回答问题。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短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题是文章关键句的理解,教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整个世界”,设计合理的说话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从而感悟文章的主旨。

  第三题是为短文加合适的题目,在充分阅读短文,感悟了文章的主旨后,学生应该能完成这道练习。但教师也要提醒学生注意题目应该要简洁。

  第四题是简要复述短文内容的练习。学生在上一项训练中已经明确了简要复述课文的一些方法,明白了不同的文章应该根据其不同的记叙方法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复述。本题的训练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文章选择合适的复述方法,然后进行复述。复述时,先同桌进行,然后班级交流,给学生充分练习的机会。

  目标五:能参加和学习采访活动,向老师、父母或其他人采访亲情故事,并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下来。

  本次语言实践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的,因为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样的活动。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拟定采访的步骤,在学生采访结束后,指导学生把采访到的故事写下来,在班级中交流。只有这样,语言训练才能到位。

  目标六:能熟记三句关于“爱”的名言。

  名言的学习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先安排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自读自悟,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交流名言的意思,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熟读成诵。

  目标七:能用钢笔抄写句子,知道句子里破折号占两个字的位置。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书写能力,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破折号在句子中所占的位置,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四、教学设计说明

  综合练习是学生结束了一单元课文学习之后分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作一次小测试,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巩固本单元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地设计好每一个训练点,使学生在愉快的状态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训练练习,对学生的学习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在本次训练设计中,我主要关注了以下几点:

  ⒈围绕单元要求,整合练习内容。

  本单元的单元教学主题——感受亲情,重点训练目标——简要复述课文。综合练习围绕此目标进行分步设计(教材分析中以作说明),因此教师要有整合教学的意识,将这几部分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引导学生有层次的、有梯度的进行练习,以达到三维的有机融合。

  ⒉学习方法,探求规律。

  我们常常说:“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只有能把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

  能力自觉地运用到日常的学习中,才算真正地学会了。要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迁移,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教师在课堂上就要交给学生方法,和学生一起探求一些规律。

  本次训练中给音近形近字组词,我就注重了引导学生找规律,使学生通过字形分析明白了汉字的偏旁部首和意思之间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记忆和运用形近字。

  本次训练中安排了复述方法的复习,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课文寻求合适的复述方法,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复述的方法。

  ⒊学生主体,教师主导。

  “综合练习”的学习,主要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疏理和帮助下对前一阶段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许多能力学生已在日常课文学习中习得。为了使学生对已学内容能再度引起关注,积极地投入学习,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策略,练习中我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安排同桌交流或全班交流,在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指导学生探求一些规律。在短文阅读学习时,我也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读通短文,思考练习,再安排班级交流,在班级交流时,教师再进行必要的指导。

  ⒋注重积累,培养习惯。

  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的语文学习是不可能得到发展的。二期课改新课程增加了大量的语文阅读,可见,语言积累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非同一般。本次训练安排了一项组词造句的练习,教学时,我安排了班级口头交流组词,

  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造句时,要求学生把句子的意思表达清楚,表达完整,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的能力。

  本单元照例安排了熟记名言的练习,在教学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感悟名言的意思,再让学生熟读成诵,达到积累的目的。

  语文学习涉及到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很多的。就本次训练而言,还有边读边思、认真倾听、良好的书写习惯等,在本次的训练设计中,都有所体现。说课稿 篇10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出处、内容、地位:

  《动手做做看》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篇阅读课文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次,科学家朗志万故意把一个错误结论告诉小朋友,再问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明白: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伊琳娜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他不迷信权威,在**的启发下动手实践,获得了正确的答案,并明白了科学家真正的目的。本单元的教育专题是“用心思考,勇于创造”。《动手做做看》是本组单元的首篇课文,用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生动教材。

  (二) 《新课标》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

  1、 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

  2、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句,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警句等。

  (三)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及第一课时目标完成情况,我确定本课时教学目标是:

  1、 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2)知道什么是名人名言,有收集名言的兴趣。

  2、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比较认真地评价自己和同伴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行为。

  3、 情感目标:(1)感受动手做的乐趣,认识动手做的意义。

  (2)唤起学生善于思考、注重实践、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确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科学家的真正目的,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二、 说教法、学法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结合新课改理念与学生心理及认知特点。我采用了自主读书、主动探究、朗读感悟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阅读实践中去体验、思考、领悟,并启动师评、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形式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 说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设身体验

  (二)、学习课文,深入探究

  (三)、角色朗读,深化感悟

  (四)、总结评价,回味升华

  (五)、布置作业,积累延伸

  下面,我向各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精品】说课稿汇编10篇】相关文章:

1.【精品】说课稿汇编8篇

2.【精品】说课稿汇编4篇

3.【精品】说课稿汇编6篇

4.【精品】说课稿汇编八篇

5.《乡愁》精品说课稿

6.【精品】说课稿汇总6篇

7.【精品】说课稿3篇

8.【精品】说课稿合集9篇

9.【精品】说课稿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