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设置目的是,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发现事物变形及变化的趣味,由此引入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的学习。培养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善于利用生活现象开拓思维的学习习惯。本课透过“画人物变形画”的学习活动,有效地诱发学生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学习活动的方式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在画人物变形画的过程中,认识美术创作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领悟美术创作的独特性及变化有趣的艺术魅力。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对美术课兴趣浓厚。有创新意识,对美术创造的独特性及其变化有一定的领悟力。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人物变形画、黑白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中变化创新手法的多样性。
2、能善于观察与发现,提升观察与思维的品质,发展想象与个性化创造的能力。
3、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巧创造的学习习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与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
四、媒体设计策略:多媒体课件中含有关于大自然变化的图片、经过photoshop软件处理后的学生照片、明星漫画照、作业要求、艺术家的作品。
五、教具准备:课件、不锈钢勺子、相框。
学具准备:彩色作业纸、2B铅笔、画好脸部线条的作业纸。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沟通交流
1、同学们,再过两年,你们就要离开东坝小学,去新学校学习了。真舍不得你们,我真想永远记住你们,你们想记住我吗?那大家有好办法让我们记住彼此吗?
2、我仔细地观察你们的特点,记住了你们的特点,我也就永远地记住你们了。同学们,通过观察,我们记住了彼此;通过观察,我们认识了世界,增长了认识。由此可见,观察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能力,同学们都要注意培养自己用心观察的能力。
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与观察密不可分。
(二)课堂探究
1、激趣导入,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第一幅图片(苏州千灯镇水中倒影图片)。
①先请同学们用心观察,你们认为这是一张什么照片?
②当房子倒映在水中之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课件出示教材第二幅图片(玻璃幕墙里的变形图像)。
①请同学们边观察边思考,这又是倒映在哪里的图像呢?
②同学们,这不是普通的玻璃,这是玻璃幕墙。在玻璃幕墙上,每一块玻璃都有一定的倾斜度,所以,景物倒映在上面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正因为有了这些变化,我们的生活才平添了几分魅力。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去体会“变化的魅力”。(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2、自主学习,观察现象。
课件出示(我思考: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
同学们,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变形现象?(学生回答,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哈哈镜、鱼缸、水杯、广角镜里的变形现象。不完整的,教师补充。)这样的变形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呀!
3、合作探究,感受探究。
(1)通过电脑软件,感受变形带来的趣味。
①除去我们欣赏到的这些变化之外,人在特定的环境之下也会发生变化。(课件出示课本31页图片。)问:a、这是我们平时的样子吗?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变成这个样?b、你照过哈哈镜吗,你记得在哈哈镜里你有什么变化吗?
②今天,我们不能直接到哈哈镜前感受变化带给我们的`乐趣。那么,我们就利用电脑来体会一下变化的无穷魅力吧!
a、(课件出示提前照好的同学照片)同学们这是谁呀?我们让朱雪峰率先走进我们的变形世界。b(课件出示变胖、变瘦、变大、变小、扭曲变化后的照片)c、通过刚才的变形,你看到朱雪峰都发生了哪些变化?(课件出示对比图片)学生归纳。(板书) 胖 瘦 变 大 小 扭曲
(2)利用不锈钢勺子做游戏,探究变形的特点与规律。
同学们,你想和朱雪峰一样变形吗?拿起你面前的勺子,举得稍高一点,和头平齐,把它从远处慢慢地往前拉近,看看你的脸型和五官分别有什么变化?
(3)利用已知的变形方法,进行尝试创作。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老师画了一张脸部变形画像,我们一起看一下吧!(课件演示画像过程:出现眼睛→出现鼻子→出现嘴巴)
?请同学们也拿起画笔,在白色的作业纸上,添画上你变形后的眼睛、鼻子和嘴巴。
4、精讲点拨,评价反馈。
(1)选择部分同学的作品:说一下你是捉住自己的哪些特点来画的。
(2) 同学们在画像的时候都突出了自己的特征,所以发生了那么大的变化。漫画家也是根据同样的方法,创作出了许多的作品。
?(课件出示巩汉林原照与漫画照对比。)同学们观察他的特征,漫画照中主要夸张了他的哪些特征??(利用课件依次出示成龙、范伟、李咏的原照与漫画照对比。)回答漫画照中主要夸张了他们的哪些特征?
(3)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变化时我们要抓住什么进行夸张?(课件出示变形规律)变形时,我们就是要抓住人物脸上或体形上最突出的那一点,进行夸张。(完成板书)
胖 胖 瘦 瘦 大 变 大 小 小 夸张 扭曲
5、巩固训练,完成作业。
现在,我们就用这些表现方法,抓住你好朋友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完成今天的作业。(课件出示作业要求:观察小组内好朋友的脸,捕捉他的特征,用变形的方法画出他的脸。)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完成作业。
6、展示作业,多元评价。
(1)学生完成作业后,贴在黑板上预先制作好的相框内。
(2)大家来猜猜画的是谁?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做哪些改正会更好?
7、教师小结,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画的变形画像真不错,(课件展示大阿福、创意家居、达利作品)知道吗?我们中国人把这种变化运用到了工艺美术中。瞧,变化后的小孩形象变得更胖了,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表达的淋漓尽致。不光是人,看,甚至是家具也可以进行了夸张。还有艺术家们,他们从生活中受到启发,常常用变形的方法来创造新形象,这是艺术大师达利的作品《记忆的永恒》。我很希望大家能多做做这方面的尝试,说不定你也能创造出伟大的作品来。这节课我们领略了变化的魅力,明白了变形的规律,还学会了画人物变形画。
(三)、课后提升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拿给爸爸妈妈看,并对他们作出变化的相关解释。
教学目标:
1.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2.了解黑白画的构成方式。
教学重点:运用点、线、面的组织来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画一幅自己喜爱的黑白画
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疏密组织的技巧,处理黑、白、灰的变化效果。
学 具: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猜图激趣导出课题
1.猜图:
提问:瞧,这里发生了什么?
引导学生将图片倒置后再观察,原来是水中的倒影。
2.揭题:这些变化的视觉形象给予我们许多想象和创造的启示。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大胆进行创造,来体味变化的魅力吧! 课件出示:教材主图(水中倒影图)
板书课题:变化的魅力
二、体验感受探究变形
1.寻找变形形象:
提问:你还知道我们生活当中有哪些变形现象呢?
学生交流,了解哈哈镜中、金属杯上、玻璃幕墙里的物像等变形现象。
2.体验变形过程:
教师吹气球,引导学生观察气球吹大后表面图案发生了什么的变形。
再将气球拉长、压扁,展示图案变长、变扁等变形效果。
学生亲自体验自己的头像照在金属杯上被变形的乐趣。
【变化的魅力美术课件】相关文章:
1.深浅变化美术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