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简析: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是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其实人教版也有录用,不过题目是“钓鱼的启示”,内容也略有不同,可见这篇文章文质俱佳。因为我们这儿使用的是苏教版,所以我主要从这个版本来谈。这篇课文是第六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共三篇文章,都是关于“人与动物”的故事,又不仅限于此,而是以此为视角,反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汤姆钓到了一条他从未见过的大鲈鱼,由于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爸爸要求汤姆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汤姆有些不情愿的放掉了鱼,但这件事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教学构想:

  在以往的教学中,对这一类课文的处理,常常出现这样的两种分离:其一,常常注重了思想教育的内涵,而淡化了语言文字,谈化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使得人文性与工具性分离开来。其二,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自己的理解和经验,传导或强加给学生,让学生的口说成人的话,使教师、学生、文本分离。基于这样的思考,对这篇课文,我想尝试一种新的教学路径,那就是体验式阅读,意在让学生在感悟语言,理解内容的过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进行真诚对话,让学生对生活,对周围的事物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做人。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学会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体验式阅读,将自身情感融入角色之中,懂得自觉遵守规则是做人的必须。

  教学重点:

  通过抓住文中关键词句,体会汤姆钓鱼、放鱼的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并认同“自觉遵守规定”的重要。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初读,初步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验汤姆钓到大鲈鱼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及要求:

  学习课文的二、三两个部分,通过语言感悟和内容的理解体会汤姆从不愿放到放到牢记爸爸的话语这一心理情态变化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的第二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两个人物是两条线,一条是爸爸,一条是汤姆。爸爸:让孩子放掉鱼,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即使没有人看见,也应该遵守规定。汤姆:开始不理解,希望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留下鲈鱼,最后还是不情愿地放掉了鲈鱼。这两条线交叉并行,推动着事情的发展。

  这一部分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对“不管有没有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理解。在这里,学生可能会赞成爸爸的观点,也可能同意汤姆的想法,因为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生活积淀决定着学生与文本对话时的个性体验,对这种多元的个性体验,我们应予以尊重和珍视。但珍视并不等于认同,针对学生认识中的差异,我们应在尊重学生意见的同时,适机适度加以点拨和引导,这才是真正的珍视。

  基于上面的思考,我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

  1请学生仔细读第二部分内容,看看这部分内容主要讲了什么?

  2依循学生的发言,提炼出一个讨论题:爸爸要汤姆必须放掉鲈鱼,汤姆不情愿地放了,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在这里,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来谈谈自己的看法。(预测:在这里或许有学生联系遵守交通规则来谈;或许有学生联系乘公交车主动投币来谈;或许有学生联系校园生活中保洁来谈等等。)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机加以引领、点拨,使学生对学会做人有正确的认识和感悟。

  3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分角色读父子对话,在师生、生生互动的朗读与评读中加深对“必须”、“斩钉截铁”、“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等重点词句的情感体验。

  (二)学习课文的第三部分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了解了汤姆在放鱼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也正为这样,这件事给汤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起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由于有前面的学习积累,对这段话就采用这样的处理,在读中让学生对事情发展的延续有一个了解,对全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回环。

  (三)课外拓展

  请同学们读一篇文章《中彩那天》,边读边思考,读完这篇文章后,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在小组内和同学们交流。

  课外拓展的这篇读物,选自人教版大修订版五年制第五册,文章的行文和思想内容与我们这篇课文相似相通。选择此文阅读,意在让学生在自主自能读书的基础上,自悟其做人的道理,让三维目标在自主阅读中得到迁移和发展。

  综上所述,是我对这篇课文的设想,但是课堂教学是动态发展的,当学生思维被激活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无法预料的情景,这些都是正常的,对此,我们应该适机加以点拨,使课堂教学成为动态生成的过程。

说课稿 篇7

  这是一篇情节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经过自身的劳动实践,找到了幸福,弄懂了幸福的的真正含义: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因为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在这节课中主要设有三个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

  3、能结合生活实际,来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请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对幸福的理解,在予以肯定的同时总结学生发言,再补充课题:幸福在哪里?激起学生再思考:真正的幸福在哪里?带着这样的问题自读课文,并抓出中心句: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然后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体现三个牧童领悟到“幸福就在有益于人类的劳动中”的词句,一边勾画一边思考为什么找这些句子。这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为四人小组交流讨论和全班汇报做好铺垫。此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十年后三个牧童的话和泉井的变化谈体会,在充分的交流后指导学生读出感情。然后过渡到十年前,通过勾画重点词句,体会三个牧童清理泉眼时的心情,再设疑启发: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去追寻幸福的?通过理解智慧女儿的话,突破难点,使学生明白三个牧童十年前有幸福的感觉,可并不理解幸福的含义,历时十年后最终领会到幸福在普通的、正当的劳动中。最后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对幸福的更多的认识,写写学习本课后的收获或感悟,使文本的内容得到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促进其良好的思维和学习习惯的养成。

【【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相关文章:

1.【热门】说课稿模板七篇

2.说课稿模板集合七篇

3.【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7篇

4.【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5.【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6篇

6.【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10篇

7.【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九篇

8.【热门】说课稿模板集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