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二)”的内容,是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计算之后,进一步的理解和加深,是它的综合应用,紧贴于生活,对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和作用。

  二、目标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等量替换”的数学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与价值: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合作意识,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学习的快乐。

  三、教学重点: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及计算

  教学难点:设计测量方案

  教具准备:透明容器、不规形状的橡皮泥、石头、大豆、正方体、长方体。

  四、学情分析:

  五(1)班学生从组成上说,一部分属于原来中心小学的学生,他们学习认真、踏实、自觉,基础扎实,好学上进,而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各村学和教学班点,基础差、底子薄、生源杂,学习比较被动。对数学毫无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年龄小,在他们身上还明显地存在着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容易分散注意力、自控能力差等。所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五、教法分析:

  我先用讲故事的形式,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然后通过动手操作,演示等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寻找不同方法和途径,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即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趣”和“测量”是我设计本节课的两个着眼点。让学生从测量规则物体的体积一下子过渡到不规则的图形中,思维跨度大,具有挑战性。怎样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我采取三步走的策略:①先选取橡皮泥测量,由于学生都玩过,很容易理解;②其次,拿出学生非常熟悉的土豆来测量,由于土豆煮熟后和橡皮泥一样可以捏变形,也很快能找出结果。③再出现石块让学生探索,发现简便易行的最佳方案。④最后通过实际应用和发散思维的方式在练习、巩固的基础上,结束本节课。

  六、教学过程设计:(7个环节)

  1、复习旧知,首先复习长方体(正)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说出共用的计算公式。

  2、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谁知道乌鸦喝水的故事?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难道我们人类还不如动物聪明吗?以其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敢于和乌鸦比高低的学习热情。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这时出示橡皮泥、土豆、石块等物体,从外形上得出规则和不规则体的概念,谁能说出它们的形状?这些物体、形状不像长方体(正)的形状那样规则,没有一个固定的形状,称这样的物体为不规则物体,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板书: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提示课题。

  3、提问:怎样计算它们的体积,看谁能想出办法?放手让学生积极思考方案,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鼓劢,让学生大胆探索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①估算;②像皮泥捏成长方体(正);③土豆煮熟后压成长方体(正);④把石块(铁)磨成长方体(正)。

说课稿 篇5

  准备活动 → 1、托、颠球跑游戏2、 脚步动作练习3、挥臂练习(正、反手)

  4、球性练习

  ↓

  ↓

  正手攻球 →1、借助挂图讲解2、示范3、徒手挥拍练习4、正手攻自抛反弹球练习

  ↓ 5、单个动作练习6、推攻练习7、教学比赛

  ↓

  放松与小结 →1、音乐放松2、评价本课情况3、布置归还器材4、师生再见

八、预计负荷与密度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内容安排,本节课运动密度、运动负荷中等。

  练习密度:35%±5

  平均心率:120次/min±5

九、场地与器材

  乒乓球拍:41只 乒乓球:41只

  乒乓球台:10张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月亮姐姐的新伙伴》是小学语文,思想品德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知识性童话。

  从内容看,它与第四单元19课的《海娃娃》有类同性,这两篇课文都以童话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介绍一些科学知识,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海娃娃》介绍了人们利用海浪推动发电机发电的知识。《月亮姐姐的新伙伴》通过月亮姐姐与人造卫星的一番对话,告诉我们人造卫星对人类的贡献。

  在写法上,它主要采用了对话形式。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安排这样一个训练点:即对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的常规技能训练。另外,课文第三段出现了一个“……会……会……会……会”的句式,教学中要让学生掌握这个句式,学以致用,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积累建筑的材料。

  根据《大纲》对小学二年级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易检测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认识:

  理解课文第三段的内容,知道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造卫星能帮人们做许多事,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2)发展语言:

  a.会读出生字表上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转、播、视、察、寻、煤、炭”这七个生字,多音字“转”能据词定音;理解“人造卫星、转播、新闻、寻找、煤炭、日日夜夜、不停地转”等词语的意思;能写出“寻”的近义词。

  b.能读通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c.模仿“会……会……会……会……”的句式说话、写话,体现读写结合。

  (3)发展思维:

  用学习人造卫星第一个功能的思维策略,了解另外几个功能。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正确书写第三段中的七个生字;会说人造卫星能做哪些事。

  难点:了解人造卫星能帮人们做哪些事。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本课的教学设计着力体现“以读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特色,注重教给学生学会读懂知识性童话的学习方法。

  2.学法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幻灯、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以一带三,以读带写”,使学生化知识为能力,是本课时教学的终极追求。

  “以一带三”的学习方法主要体现在两个环节的设计上:

  a.在学习“人造卫星会……会……会……还会……”这句话时,教师指导学生学懂第一会,以此带动学生自己学另外三个“会”的内容。

  b.在掌握“会……会……会……还会……”这个句式时,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学以致用。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1.教学一开始,我们利用直观教具录像,把遥远的宇宙空间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说说月亮、地球、星星。知道星星是月亮的伙伴。在这一过程中,结合学习“日日夜夜,不停地转”两个词,理解词义,引出课题,学习“伙伴”一词,齐读课题。

  2.读读课题,你知道哪个字最重要?针对“新”字,你想知道什么?(月亮组组的新伙伴是谁?它有什么本领?)

  3,对啊,小朋友提的这些问题真有水平,怎么办呢?请打开书,读读课文就会明白的。

  这样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解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抓住“人造卫星会干什么”这条主线,既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又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了生字新词。

  1.月亮组组的新伙伴是谁呢?它会做哪些事?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下列读书要求(投影出示):

  (1)读读课文,遇到有拼音的字读正确。

  (2)用“~~~~”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意思,自己不能读懂的词语在下面画上“?”

  (3)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用“1、2……”标出。

  这样,通过读、划、想的过程,不仅知道课文所写的事,而且促进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2.检查阅读,及时反馈。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自学情况。这一环节教学时,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音难,形难字,易错字,有针对性指导。“转、视、察”三个字是翘舌音,“停”是后鼻音;“转”又是多音字.要据词定义。我们借助(动作演示)形象感知,并结合看拼音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训练,进一步掌握“转”的用法。这一课中“转、播、察、煤、炭”5个字形难,笔画较多,笔顺容易写错。教学“转”右半部第3笔是“竖折撇”,要一笔写成,“察”的中间部分,“煤”的右上部分重点书空。

  (2)总结识字方法,指导书写。识字教学不光要让学生学会生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根据这一课生字的特点,本课时主要采用以下识字方法:a.采用形声字识字;b.编字谜记住字形,熟字加偏旁记字形。

  (3)抄写自己认为难记生字两遍。

  (4)指名分段读课文,读正确。

  这样,既帮助学生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在语言环境中掌握了生字的读音,学习了生字新词,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三)精读重点段,培养能力

  第三自然段是人造卫星回答月亮姐蛆的话,具体地介绍了自己的本领。要求学生会说出“人造卫星会做哪些事”是课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我们可这样进行教学:

  1.月亮姐姐的新伙伴是谁?它是怎样介绍自己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找出人造卫星介绍自己的一段话,用( )做上记号。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这段有几句话?每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3.学习第一句。

  (1)齐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月亮姐组的新伙伴是人造卫星。人们把人造卫星送上天。)

  (2)讨论:a.什么叫人造卫星?(幻灯演示,讲解人造卫星)。

  b.你知道人们是怎样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的?(出示幻灯片,简要介绍卫星发射过程)。 4.学习第二句。

  第二句话有四个分句,句式相同(谁会干什么),在学习时,教师指导学生学懂第一“会”,归纳学法后半扶半放学习另外三个“会”的内容。这样,不仅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培养了自学能力。

  (l)精读第一分句。

  首先(出示投影)我会转播电视新闻,读后问:“我”指谁?什么叫新闻?(师用红色粉笔圈上“。。”)会转播电视新闻的叫什么卫星?(板书:转播)通讯卫星是怎样转播电视新闻的?把“通讯卫星”代替“我”放到句子里谈一谈。接着,指导朗读,“通讯卫星”能帮助人们做这些事,它向月亮组组介绍时,心情怎样?自己自豪地读读这句话,想想该突出哪个字?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这一分句的过程,归纳学法:

  ①边读边想,“我”指谁?是什么卫星?

  ②找出重点词语理解句意。

  ③说“通讯卫星”会转播电视新闻。

  ④有感情地朗读。

  (2)人造卫星还会干什么?请用这一方法学习人造卫星另外四大本领。

  (3)反馈交流。

  ①谁知道会侦察飞机、军舰,会报告天气变化的,会寻找地下石油、煤炭的叫什么卫星?(侦察卫星、气象卫星、探测卫星)谁能把“侦察卫星、气象卫星、探测卫星”分别换成“我”放到句子空位上说说呢?你找什么重点词理解?(第二个会指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第三、第四“会”可让学生把自己找的重点词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大家评议)。

  ②“侦察卫星”是怎样侦察飞机、军舰的?气象卫星会告诉我们哪些天气变化?为什么要探测卫星去寻找煤炭?(分别出示幻灯片讲解)

  ③指名朗读,评议有否读出自豪之情,评议、齐读。

  5.句式训练。

  让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掌握遣词造句的方法,在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人造卫星本领真大,会……会……会……还会……”。

  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说话训练,再根据这一句子模式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运用。如:

  (1)我是妈妈的好帮手,我会……会……会……还会……

  (2)我是小学生,我会……会……会……还会……

  6.练习背诵第三自然段。

  背诵训练是学生大量积累语言的有效方法,是阅读材料的语言内化的最好途径。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看板书抓重点词语来背诵。可采用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这样,不仅佼学生把课文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积累了词汇和句式,还使背诵训练有实效,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四)课堂小结,激发感情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月亮组姐的新伙伴一一人造卫星,知道它会转播电视新闻,会侦察飞机、军舰,会报告天气变化,会寻找地下的石油、煤炭,能帮人们做许多事,本领真大!现在,我国已经发射了78颗人造卫星,今后还要制造更多的卫星。靠谁呢?要靠你们每一位小朋友,从小努力学知识,长大为国 家出力,作贡献。

  这样,激发了学生从小爱科学的热情。

  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巧妙的板书能培养学生的概括性、条理性和逻辑思维能力。

【说课稿集锦6篇】相关文章:

1.认识面积的说课稿集锦

2.说课稿模板集锦6篇

3.高一英语说课稿范文集锦

4.快乐的节日说课稿说课稿

5.《赶海》说课稿

6.《马嵬》说课稿

7.《连加》说课稿

8.《大脑》说课稿

9.《荫中鸟》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