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蹒跚路散文

时间:2021-08-31

  十月二十七日凌晨三时四十分,在一阵如叮咚泉水般的节奏中,我很不情愿的结束自己美妙的梦境。

风雨蹒跚路散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似乎变得懒散了,全然没了前几年一听晨曦的“鸣叫”,便如弹簧般弹起的劲头。

  好一阵子忙忙活活。得益于昨晚提前做好了加工,炒了四盘菜用了四十分钟,这期间还做了两壶开水;加工和加热主食用了五分钟;装包用了二十分钟(今天有雨,准备的东西要多一些,雨衣,第二套备用装还有其他一些零散的东西),装包过程中想起没吃晕车药,又匆忙吃了两片眩晕停片(好像有点儿晚)。穿鞋时又发现磨光内衬的登山鞋没有加工,又匆忙找出一副厚厚的棉鞋垫,以阻隔鞋对底的伤害。等到出门一看手机,好家伙,差一分钟五时。急急忙忙跑往集结地,晚到向来不我的风格。

  途中接到队友的电话,询问我的去向。连忙告之马上赶到,便飞也似的奔跑起来。两分钟赶到集结地,一看车上已经坐得差不多。深吸一口气,然后坐到座位上。猛然感觉到一阵子的眩晕,估计是严重的睡眠(凌晨才睡)不足和紧张忙乱造成的。

  简单的和队友交流之后,便在等待最后几名队友空闲中,闭目养神;同时祈盼着“千万别晕车”。我今天的状态真的很糟糕……

  在发动机的轰鸣中,大巴车启动。

  大巴车首先转了个弯,我内心便一阵烦躁。这种晕车的预兆让我感觉非常不好,便不敢再睁开眼睛,同时不断的驱赶头脑里的胡思乱想,希望能够在车开动起来时睡上一觉,好混过这难熬的晕车之旅。

  越是想睡却越是清醒。原本睡眠是不足的,眩晕停片的药力也没有散开,虽然脑子里是平静的,但大巴车的加速、转弯,急停不断的刺激着我的神经,身上没由来的开始冒着虚汗,也打着嗝(晕车的表象)。我非常慌张,如果眩晕重症发作,那将会给所有队友造成麻烦。

  随着路况变得平稳,我的烦躁渐渐舒缓,感觉也略好了一些;药力开始起作用后,我便处在了轻度眩晕中。

  仍然不敢睁开眼睛,也看不到车窗外面的情况,更不知大巴车是否在走高速公路。

  由于天还很暗,静怡轩也没有进行她的开心主持,整个车内显得很沉闷。队友们没有受到这种沉闷的影响,闲聊、玩笑的声音一直往我的耳朵里面钻。

  自从开始写作之后,我变得细致和敏锐,善于捕获细节。

  这时的我,感觉自己总象个窥探者一般,把听到的每一条信息在大脑中做一些加工,形成无数的成品与半成品。有的随时光流逝而抛弃,有的成了我笔下的边角余料;更有的成了我话语中的零零碎碎。

  对于我来说,其实这种状态很痛苦。想要实现的无法做到,不需要的又不断的添加。没奈何间,我把自己变得麻木与朦胧了。懵懵懂懂之间,身边的“二哥”已经给后面的队友换走。原来这位老兄和我同病相怜,也在晕着,好像和我一样的烦躁与冒着虚汗。

  终于盼来了停车休整,我借机下车透气。刚一下车,一阵子恶心,便蹲在路边的草丛处干呕起来。幸好没吃早餐,不然就要给这些草丛施肥了。抬头一看,嘿嘿,还真有不少哥们儿和我一个德行。

  站起身来,回头一看,后面还有一辆大巴车。原来我们这次还是联合出队,除了我们队,还有我市的狼群和来自沈阳的户外群队伍。

  大巴车重新启动后,我只维持了五分钟,便又处于眩晕之中。

  这时静怡轩也开始了开心主持,我极力捧场,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以免我的眩晕状态影响了大家。这种硬撑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没过半个小时,更厉害的眩晕再次袭来,我不得不再次闭上眼睛。

  真是很糟糕,依然无法做到用睡眠来克服晕车,只好生硬的挺着。这种不得不承受的煎熬非常伤害内心,我开始祈盼车快点到达目的地。如果在重症没有发作的情况下,我是可以用不断的运动来克服这种状态的。

  途中,天气如约般的转坏。淅淅沥沥的秋雨影响了所有人。这种霏霏霪雨同样会影响我的内心,如果是写婉约派的散文和诗歌到也罢了,对于出队活动是个很大的麻烦。

  由于有四台大巴车,需要协调的时候很多,停车的机会也很多。差不多每一次停车我都是早早下车,又晚晚上车。我希望能够通过这种离开大巴车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状态。

  这次出队的乘车时间显得格外长(或许晕车影响了我的判断),路况也非常的差。

  在和沈阳以及狼群的沟通中,全队不得不改变原来的穿越计划。因为这种阴雨天气让穿越路途变得极其湿滑,再按原计划行动是不现实的。而且参与人数过多,特别是来自沈阳的朋友并不善于这种山区,出现危险的概率大增,改变计划也是安全和稳妥的考虑。

  接近十时,大巴车终于开到了岗山脚下的停车场。全车的人开始装备,以应付阴雨天气带来的不便。

  精简了背包之后,我穿上了大号雨衣,可是因为背包的关系,雨衣穿着非常别扭,连扣子都无法系上。我扫视了一眼,大家都差不多,显得别扭和臃肿。

  由于是两市两百多人的联合出队,还举行了一个小小的仪式。虽然不是很正规,又因阴雨天气的影响,让很多人退场;但谁都无否认,户外活动有着让人无法拒绝的魅力。

  活动仪式结束后,两百多人的队伍开始沿着盘山路向山顶攀登。

  我没有选择立即登山,而是回到车上,再次精简自己的行囊……

  阴雨肯定没有停的可能了,所以食物完全不必携带,带了也无法在山上寻得吃饭的好场所。衣物也不用携带,因为在雨中根本没换装的机会。阴雨,气压低,气温也低,我又是极为耐饥渴的类型;最主要的,我相信沿常路攀登这座山不会太难,最少不会有穿越老秃顶难;所以,水也不用带了。

  精简了这些之后,我赫然发现,背包差不多空了。索性,我连背包都不带了,只套上了护膝,带了手套和面罩,穿上雨衣就出发了。

  由于重新做精简耽搁了时间,我出发时,出发地已经没有人了。不过,我并不着急,因为这样的情况在我出队活动中是经常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