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大贪侯福才观后感

时间:2021-08-31
  《小官大贪》警示片观后感1000字
  一个三线城市的城建局科长,利用职务便利成立“技术咨询服务公司”,向前来办理施工许可证的企业索取钱财,在短短6年时间内非法敛财5000余万元。17日,陕西省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原渭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业管理科科长侯福才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进行了一审宣判,侯福才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一个小小科长,6年贪污5000万,数目之大,让人瞠目,小科长是如何从小贪变成巨贪的,这类“小官大贪”的现象该如何避免,从此类案件侦办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侯福才成长为巨贪离不开三点要素,一是他所处的位置,渭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设部建管科科长。虽是科长级别,但手中实权不小,工程建设项目报建、施工许可证发放、工程竣工验收和建筑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各项工作,全部由其说了算。正所谓“绝对的权力必然产生绝对的腐败”,如此集权的一个领导干部,在物欲横流的利益纷争中保持一身正气谈何容易,侯福才的腐败暴露了我们国家对领导干部权力监管制度上的巨大漏洞。
  西方国家大多推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体制的最大优势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平衡,通过分权制衡原则避免权力过度集中,相互牵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避免权力的滥用,杜绝腐败现象出现。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央政治体制中虽有“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制的转变,但皇权的至高无上牢不可破,直到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才一度效仿美国三权分立的政体,虽只学习了些皮毛,但良好的政治风气由此开始,可惜孙中山根基未稳,便被袁世凯篡夺了权力,这样几经周折,直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走上一党专政,多党合作的治国道路,但如何有效避免权力的失衡,依然是个难题。历史上中国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又不可避免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实中权力的无限膨胀带来集权者个人欲望的膨胀,导致腐败丛生,成为顽疾,久久难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