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关于说课稿集合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走进丽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介绍的是我国云南丽江古城的奇特风貌以及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这一课的教学安排了两课时,我所进行的公开课进行的是第一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享受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通过细读重点句子和段落,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好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根据本单元及本课的教学要求,我制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识记本课7个生字,会写10个字,掌握重点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过渡句的作用。学习作者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4、默读课文,深入探究课文内容,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5、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如下:

  首先结合上一篇课文《桂林山水》的写法进行谈话导入。让学生回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是采用什么写法来介绍桂林山水的。并请同学们尝试分别用“总分总”的方法、用“总分”的方法说说桂林山水的特点。

  然后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出示中国地图,指出云南昆明的方位、丽江的位置。

  第三环节是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语,开火车读,齐读字词。

  2、读生字并组词(组课外积累的词语)。

说课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习循环小数又为学生学习分数打下基础。教学内容包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省略写法和简便写法、循环小数的读法。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特别是表达其意义的一些抽象说法,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认为循环小数的概念的理解是这节课的关键性教学事件。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一周七天循环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学过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

三、教学目标:

  1、在除法计算中认识循环小数。

  2、知道循环小数的概念,会使用简便记号表示循环小数。

  3、会使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并会比较两个数或几个数的大小。

  4、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在除法计算中认识循环小数。会使用简便方法表示循环小数,并会比较两个数或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会使用简便记号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关键:通过生活实例、观察、分析什么是“循环”,进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四、设计意图

  1、让学生通过生活实例充分体验和感悟,掌握和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循环小数是学生较难理解和表述的一个概念。要让学生理解循环小数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如果直接地叙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没有兴趣。于是我设计了从身边的生活例子引入:问学生一年有几个季节,在讲述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季节的排列总是“依次不断地重复”下去,讲也讲不完,初步感知“依次不断地重复”这一特性。这样利用学生身边形象的素材,使学生能够对抽象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悟。这样对于认识循环小数打下了基础,同时也让学生在感性中初步理解循环的概念。

  为了进一步将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转化感悟抽象的数学现象,并能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我设计了请同学们用竖式计算1.5÷1.1算式,引导学生在计算过程中能发现什么?学生计算中遇到麻烦,商总也除不尽,怎么办?学生疑从中而生:怎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这与什么有关?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当商除不尽时用省略号表示。从而通过研究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引出循环小数的意义,知道循环小数的由来,对循环小数就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借助教师的板书,理清重点和关键,为概念的形成顺利概括打下了基础,也为后面概念的巩固做好了铺垫。

  2、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和分层练习,牢固概念的掌握。

  整节课通过这样的教学思路,即“生活实例——计算质疑——师生探究——学习反思——巩固练习”。有了前面的生活实例和计算质疑,学生了解了循环小数特征,凸显了循环小数不同寻常的特点,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学生在教师的指点下,通过小组讨论逐步归纳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又指导学生紧抓概念中的关键词来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进一步夯实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学生对循环小数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下面学习循环节、循环小数的省略写法和简便写法、循环小数的读法的欲望,就这样层层铺垫,环环相扣,使学生牢牢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概念,以至于在做后面判断是非的练习时,学生对于循环数的概念已脱口而出。

  学生已经在脑海里有了循环小数清晰的概念,怎样设计练习能让学生容易掌握省略写法、简便写法和读法呢?我安排了这样的练习: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并说明理由、是非判断题、比较大小等。特别是判断哪些是循环小数的练习,有几个特别容易和循环小数混淆的数,看学生能否清晰地做出判断,如果能,说明学生已经掌握概念了。是非题和比较大小是针对学生是否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而设计。最后设计的挑战题是循环小数的概念的引申。我希望这样的设计层层铺垫,最终使学生牢固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达到预定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