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说课稿设计(3)

时间:2021-08-31

  生:作者交钱给鲁迅先生时,观察到了他的手瘦,此时作者心里难过得想哭出来。

  师:怎么见得?

  生:先生的瘦,是因为整个身心扑到为中国的独立、自由、光明而奋斗的事业上,扑到关爱心青年进步的事情上。正如文章所说,先生把一生的时光交给了我们,他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师:以上谈的,是作者与先生偶然见面观察到的情况,我们称这种观察为直接观察。(师板书:直接观察)它是我们获得感性认识的途径。然而很多时候我们是靠看书板、读资料、听广播等渠道来认识事物的这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就叫间接观察。我们看作者认识鲁迅有没有间接观察的成份?。。

  。评:从具体分析进入规律性知识的点拨,使教学又向深层发展一步。

  生:有。当作者看到〈毁灭〉的书脊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时,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作者为什么我得鲁迅译的书可信赖?因为他读过鲁迅的不少作品,了解了这位作家。

  生:从本篇中我先看那后记(我读鲁迅先生的书,一向是这么读法)这句话里可知作者经常读鲁迅的作品。。。

  生:作者说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一一这也证明作者读过介绍鲁迅的文章。

  生: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心里乱蹦这里也说明作者间接认识了鲁迅。

  生: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这段语言更证明了作者早已对鲁迅先生有了全面了解:懂得鲁迅是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评:短暂的留意观察与长期的全面了解沟通的感情被激发起来了。

  师:很好,这些都是作者对鲁迅先生的间接观察。到这里我们明白了作者为什么在短时间里对先生能了解得那么深,原来他是把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结合起来。(师板书:间接)

  评:主体内容要突出,连带内容也不可丢。在完成立体内容教学的基础土,让学生讨论分析有关迄带内容起着丰富理解加深印象的作用。而不是可有可元的话题。

  生:老师,一、二段分别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这是应该的。但为什么要交代作者的职业和当时的天气?

  师:同学们说是为什么?

  生:我认为交代本人的职业有必要。解放前的卖票员地位低下,因此被人欺负轻视。但作者却受到内山老板的优遇,说明内山没有小看他,侧面说明内山对中国人的感情是友好的,从而为下文书店出售中国作家翻译的进步书籍,在本文作者被是否买书感到为难时把鲁迅喊出来

  生:因为是英国公司雇员,工资低,随时失业,为买书难做铺垫。

  师:我想讲明一点,解放前不少洋人瞧不起中国人,洋资本家更不把所雇的中国工人当人看,随意打骂是常有的事。洋人在中国可以为所欲为,中国工人受了虐待是无法申诉的。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解放。好,大家继续说。

  生:更重要的是为展现鲁迅同情劳苦大众,关怀进步青年的思想行为做交代。

  师:你是说鲁迅是个同情劳苦大众,关心进步青年的人是吗?。。

  生:是的。(师板书:同情劳苦大众关心进步青年)鲁迅可以从作者外表看出他的身份,而鲁迅却向他热情荐书,在他因钱不够面露难色时慷慨地把自己翻译的书送给他,并且决定曹先生的书只收成本卖给他。假如对一个有钱人这样就没有价值了。

  生:也为作者别后囚年的种种悲惨遭遇、最后走上革命道路作交代。

  师:大家谈得很透彻。那么交代天气的必要性呢?

  生:我认为是事情的起因之一。作者进书店的一个原因就是躲雨。

  师:还有问题吗?没有了,我要向大家说一点掌故。作者不是说〈毁灭〉的后记没有切边吗?为什么?原来先生后期的书一律不切边。原因一是防污损。读两页割一下,读完后再切平,可以变旧为新。二是使专门查禁进步书籍的人查书不那么方便。不切边就这么回事。

  评:说一个掌握,看似题外话,实为必要的交代,既为书不切ia作泣,又为教学环节的转换发挥调节作用。。。

  师:现在请大家把书合上,分别说出投影的四幅图画的内容、观察的方法。(出示第一幅图)

  评:使用主观教具本是教学中的寻常事,教者的用法却不同寻常。通常使用直观教具为配合讲解使用的本课教具,放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使用。不寻常的使用才法会产生不寻去,学生 毫无困倦之感。

  生:这幅图是作者第二次观察鲁迅先坐外貌的情形。这次观察集中于人物的头部:脸、头发、胡须等。这次外貌观察比第一次清楚,原因是在近处,较注意,光线较充足。(师出示第二幅图)

  生:这是作者第一次观察鲁迅先生外貌的情形。作者观察了人物的身材、年龄、衣着及抽烟的神态。由于是无意的观察,距离人物比较远,光线不足,故人物模糊。(师出示第三幅图)

  生:这是作者第三次观察鲁迅先生外貌的情形。这次观察与第二次有相同之处:近、光线较充足。部位观察除了人物头部情况(如:脸、头发、胡须)外还有衣服的颜色、质地、烟嘴的颜色。这次观察是在作者对人物的语言、神态、举止交错观察,对人物的思想品质不断了解,怀有惊奇感激之情来完成的,所以观察得最清楚、细致,感受特深。这些与前两次大不相同。

  (师出示第四幅图)

  生:这幅图无什么观察。图中鲁迅的形象是作者缅怀先生浮现的,意在揭示:鲁迅先生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他的精神在鼓舞着自己继续前进,走先生尚未走完的血的道路。

  师:同学谈得都很好,证明这节课的效果不错。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作者观察人物的方法: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情、举止的直接观察和通过书刊了解人物的间接观察,了解认识人物内在品质的方法。希望同学们掌握运用这些方法观察人、了解人,逐渐培养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一面》说课稿设计】相关文章:

1.《一面》的说课稿

2.《一面》说课稿

3.《一面》说课稿

4.一面 教案教学设计

5.《一面》教学设计

6.一面 教案教学设计

7.课文《一面》的教案设计

8.一面教学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