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拓展课程的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六、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钻研教材、设定教学目标、研究教法与学法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而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却是关键的一环。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在“交流平台”上绽放智慧的火花

  1、融情入境。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当这优美、激昂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呢?伴着《五月的鲜花》这首歌曲,我用课件一一呈现学生熟知的革命英雄: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把生死置之度外李大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为新中国的事业日夜操劳的周总理;生活俭朴、甘愿为革命奉献终身的郝副营长。

  交流之始,我先引导学生回忆本组课文里的人物形象,让他们重新进入这样一种热血澎湃的情境。这既能学生勾起学生对本组课文学习的回忆,也能快速地切入本次交流的交流主题,使课堂更加简约和高效。

  2、明确要求。

  我先用ppt出示课文“交流平台”的对话,了解课本“交流平台”中小林和小东交流的内容,并让学生体会别人是怎样交流的,我们在交流又要注意些什么。这样,确定了交流的主题内容,学生就能很快地进行语言提取和语言重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说出在交流中要注意的东西,比如有条理的叙述、有礼貌的倾听、有主见的思想等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这与新课标要求的“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是一脉相承的。

  3、自由交流。

  ⑴回顾思想内容:为了体现学习的层次性和实效性,我将此次交流设计成分步进行,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哪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着重回忆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一个片段、一个细节,然后再在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通过分层次的交流,让学生明白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先辈,不应该忘记英雄。在缅怀革命先辈的同时,更要深深地懂得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我们更应该懂得感恩,并学会自强。

  当然,在交流时,我既要鼓励学生尝试用简要的语言比较全面地介绍革命先辈的事迹,以考验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又要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还要在整个过程中起到比较好的引领、调控作用,使热火朝天的交流过程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⑵交流写作特点:回顾本组课文的三篇回忆录,我先引导学生回忆它们的相同点。例如,均采用倒叙的写法,以第一人称来叙述,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接着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它们的各自特点。例如,《十六年前的回忆》首尾呼应,结构紧凑;《灯光》线索清晰,细节描写突出;《一夜的工作》以小见大,叙议结合。还有一篇课文《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论点鲜明,论述缜密,交流时主要引导学生再次回顾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当然,对于写作方法的指导,并不能局限于一组课文的例子,我将学生的目光引向整书本甚至所有学过的课文,回顾哪些课文运用了上述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并提醒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写法来表达我们的情感。

  总之,通过“交流平台”这个版块,让学生在集体交流中得到启示:读书不仅要读懂内容,还要体会思想感情,了解人物形象,以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二)在“日积月累”中收获语言的珍珠

  1、谈话导入:“革命战争时期,许多爱国志士用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与对革命胜利的向往之情。阅读这些诗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会在作者精炼的语言中看到他们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叶挺写的这首《囚歌》。” 我用简短的几句话迅速地拉近了学生与诗歌的距离。

  2、读准字音:新课标要求第三学段的孩子“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所以我让学生自由朗读《囚歌》,并指导他们学会朗读的停顿处理。

  3、读懂内容。

  引导学生质疑:从诗中能感受到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并引导他们学会共同解决。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一个声音”、“活棺材”、“地下的烈火”、“永生”这些词语的特定含义,并引导学生思考:全诗中,叶挺把谁比作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他渴望的又是一种怎样的自由?

  4、补充相关背景资料:《囚歌》中“囚”字的涵义;“囚歌”是指困在狱中所写的壮歌。简介叶挺及他写作这首诗的背景。这个环节先由学生自己补充,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会了各种搜集资料的方法,也已经养成了提前预习的.习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再提供帮助。

  5、配乐背诵《囚歌》: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诗歌的意义后重点是诵读,我给孩子们配了轻柔的背景音乐,这样很自然地创造出一种朗读的情境。通过这样的诵读,不仅能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还能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操。总之,古诗文是塑造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的良好载体,让孩子们自小就扎根在自己的文化传统中,这是爱国主义最具体的表现,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也极有好处.。

  6、拓展延伸:学完《囚歌》,我给孩子们提出建议,课外再搜集一首革命诗词,练习朗读、背诵。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推荐的是《就义诗》、《夏日绝句》、《乐府诗集》、《署相》等等,引导学生学会从诗歌中去寻找革命先辈们那种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和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

(三)在“课外书屋”里找到阅读的密码

  1、引入“课外书屋”:从《囚歌》和《狱中联欢》引出小说《红岩》,进而引导读“课外书屋”的提示,了解像《红岩》一样的革命题材的小说有很多。

  2、自由交流:说说自己了解哪本小说,或者小说中的某个情节,某个人物形象,有没有在书中发现‘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死’了呢?以此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

  3、因为本校有图书室,所以我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选择一两本来读。并安排在一段时间之后,开展“缅怀先烈、不忘遗志”为主题的班级读书会,集体交流读后感。鼓励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生的好习惯。七、说板书设计

  虽然“回顾·拓展”是由独立的三部分组成,但是在主题和训练目的上仍然是一个整体,为了凸显这一点,我将板书作了如下设计:

八、说教学效果

  根据新课标精神“把课堂还给孩子”,我在此次说课稿的设计中,特别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及交流合作。我主要采用单元整合的方式,分课前热身、课堂教学、课余拓展训练三步曲,尽力做到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自觉地积累。

  “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展示的平台,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不仅能学会表达,也能学会倾听,我最期待的是思维的碰撞能让他们产生成就感及被认同感;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自主积累习惯,“日积月累”重点是培养他们围绕主题积累的意识,这个目的应该很容易达到;虽然课外阅读量很难保证,但由于我在“课外书屋”版块布置了主题读书会,学生应该会很积极地参与。

点评:

  “回顾·拓展”是语文学习的加油站,它承载着梳理本组课文、提炼要点、拓展延伸的任务,殷老师的这一篇说课稿正是这个基础之上,挖掘了单元学习深度,拓展了单元学习宽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观全局,从主题出发。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从板书设计以“缅怀先烈、不忘遗志”为主题总结可以看出殷老师非常注重单元整合,这样,使每一个环节的训练目的性更加明确,也能使课堂更加高效和简洁。

二、合作交流,有独到见解。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引导发现语文课程深广的内涵决定了学生对语文材料理解的多元性,殷老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单元回顾过后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所得所感,学生不仅会有超越课文的更深的理解,而且会有不同角度的看法。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殷老师并没有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阅读理解,遇到问题时通过查阅搜集资料、合作讨论等方式来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阅读延伸,拓宽知识面。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在教学中,殷老师发挥高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感受诗歌的大义光辉,这样联系背景,融入意境,才能真正感受《囚歌》的悲壮美。整节课由理解诗句本义,到链接课外相关资料强化理解,再到联系单元主题进行理解,可谓由浅入深,由课内文本到链接课外文本,再由链接文本到思想升华,层层递进,由扶到放,学以致用,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

  总之,本教学设计围绕单元主题,充分地关注了学生,整合了单元文本,条理清楚,由浅入深,细节饱满,这样的说课稿接地气、有实效,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孩子。

【回顾拓展课程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1.《回顾拓展三》教学反思

2.《回顾·拓展二》的教案

3.《回顾·拓展》教学设计

4.回顾﹒拓展三教案

5.《回顾●拓展二》教案

6.《回顾拓展四》教案

7.关于回顾拓展一教案

8.《回顾·拓展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