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一册第16课《小猫种鱼》。
2、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讲的是小猫看见农民种玉米收玉米,种花生收花生,就把鱼种到地里,想收到很多鱼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全文共三段,语言简洁流畅,并配有形象的图画。
3、教学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实际需要的各种能力,据此,我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要求:
(1)学会4个生字和4个词语,会认4个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懂得小猫种鱼收不到鱼的道理,学习小猫肯学习,肯实践的精神。
(其中的第三个是有关情感方面的要求:)按常理,这一课大人们是要孩子从中吸取教训:通过看图学文,懂得小猫为什么收不到鱼的道理,由此教育学生在向别人学习的时侯要动脑筋,不能生套人家的做法。但我认为,孩子们并参不透这种“道”,他们之所以喜欢童话,首要的是希望享受其中的天真烂漫的乐趣,而并不是接受他们并不懂的哲学道理,如果让小猫仅仅作为传播知识、训导为人处世原则的手段和工具,那就失去了动物本身的真趣和魅力,那就限制了孩子们的情感品质和思维发展。新课程呼唤真情、真趣、真味。我们的语文课堂同样呼唤少些理性东西,多些情感共鸣。从这种意义上讲,本课我制订这个情感要求去肯定小猫肯向别人学习的精神,既尊重了孩子们的真实感受,也满足了孩子们的童趣要求。
4、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认识玉米、花生和土地的联系,鱼和水的联系,认识到事物的联系是有规律的。这是根据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知识面窄,对自然知识了解也不多所决定的。
5、学情分析
我班乃至我校的孩子情况很特殊,农村学生多,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他们大部分来自小商小贩家庭、单亲家庭,胆小,不敢说,自信心不强,也自私。这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不利因素。有利因素是像这样年龄的孩子都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针对这些情况,尽管是一年级,我班一直采用的是合作学习的方法,这节课我仍打算如此。让孩子们分组围坐上课,有什么问题,小组可以互相帮助补充回答或随时讨论,在合作中培养孩子们的胆量、自信以及团结协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