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能利用对图形的认识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准备:

  准备小棒、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流程一、基本练习

  PPT出示(一个等边三角形和一个等腰梯形)

  1、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你能说说屏幕上图形的周长是指什么吗?(暂停)

  2、师: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边讲解PPT边闪动平面图形的边线,接着PPT导入平面图形每条边长的数据)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你会算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师:这两个图形的周长都是12厘米,你们算对了吗?

  流程二、引入课题

  PPT出示

  1、师:学校里有一块长方形的篮球场和一块正方形的草坪。小明和小红分别沿着篮球场和草坪的边各走一圈,他们走的一样快,怎样能知道谁先走完呢?

  2、师:对了,计算出篮球场和草坪的周长,谜底就会自然揭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PPT出示课题)

  流程三、教学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PPT导入:上面图片中左上角篮球场放大充满全屏,并标明数据,

  1、师:我们先来研究篮球场的周长。请同学们先想一想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怎样算篮球场的周长?然后试着列式算一算,最后在全班交流自己的算法。(暂停)

  2、师:同学们一定想出了很多种算法,老师这里收集到几种,我们一起来看看。

  PPT导入:(1)28+15+28+15=86(米)

  (2)28+28+15+15=86(米)

  (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

  3、师:第一种算法是把四条边的长顺次加起来;第二种算法是把相同的数放在一起加,第三种算法是先算两条长是多少,再算两条宽是多少,最后加起来。其实,这三种方法都是按照周长的概念计算的。也有同学是这样算的,你们看的懂吗?互相说一说。(暂停)

  PPT导入:

  (4)26+14=40(米),40×2=80(米)

  4、师:因为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所以也可以先将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加起来,再乘上2,算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5、师: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算法?现在你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吗?在小组里说说看。(暂停)

  第三段:教学正方形周长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