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

  中秋之夜,瞎子阿炳又—‘次来到了美丽的二泉。皎洁的月光照耀着清冽的泉水,淙淙流淌的泉声拨动了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的阿炳的心弦。看,他用颤抖的手操起了琴弓;听,如泣如诉的琴声在池畔回响起来了。

  2.听二胡曲《二泉映月》。

  3.你从音乐里听出了什么?用一句话简单说说感受。

  4.阿炳用心演奏音乐,你们用心领悟音乐,所以感受都很准确。课文哪一自然段集中体现了这首名曲所体现的内容和意境?找出来,认真朗读体会。

  二、指导精读第5自然段

  1.自由读,找出表现阿炳演奏二胡时的动作的语句,用“——”画出;找出描写琴声变化的语句,用“——”画出;找出琴声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用“(  )”标出。小组讨沦。

  2.交流表现写阿炳演奏二胡动作的语句。

  (1)联系上下文说说对“倾吐”的理解。

  (2)阿炳要“倾吐”什么?通过什么“倾吐”?

  3.交流描写琴声变化和琴声所表达的丰富内涵的语句。

  (1)出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在怀念……在思索……

  ①听音乐起始部分,想象相关画面,感受乐曲的“委婉连绵”,体会琴声表现的内涵。

  ②交流:作者是如何把“委婉连绵”的音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的,又是如何把阿炳通过琴声要倾吐的情怀具体表现出来的?

  ③指导用徐缓、抒情的浯调朗读,加深体会。自由读,女生读。

  (2)出示: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可挡的力量,表达出……抒发了……

  ①说说自己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②欣赏音乐高潮部分,进一步体会阿炳通过琴声表达的感情。

  ③指导朗读,语速加快,音调加高,读出“势不可挡”的气势。自由读,男生读。

  (3)出示: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阿炳用这动人心弦的琴声告诉人们,他爱……他爱……他爱……他爱……

  ①圈出表现这首乐曲特点的词语。朗读理解作者通过这看似矛盾的两对词语所表现的乐曲的丰富内涵。

  ②乐曲表现了阿炳的悲、苦、恨、怒,更表现了他对音乐和生活的爱。

  引读:他爱——他爱——他爱——他爱一—

  提问:“他爱”的内容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4.听配乐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三、指导精读其余部分

  1.过渡:阿炳为什么能在短时间内创作出这样内涵丰富、动人心弦的乐曲?读读其他部分。

  3.第2自然段。

  (1)交流:师父对阿炳的启迪和教海。

  (2)指导用启发、语重心长的语气读好师父的话,注意强调“倾听”、“年纪还小”、“许多”、“饱经风霜”等词语。

  4.第3自然段。

  (1)从“双目失明”、“卖艺度日”等词语可看出他饱受穷困和疾病折磨。

  (2)磨难并没能泯灭他对音乐、生活的热爱。所以“但是”、“泯灭不了”、“热爱”、“向往”、“多么希望”等应重读,表现出阿炳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3)练习朗读,指名读:

  5.第4自然段。

  读读,想想,画画,议议:

  中秋之夜,月光依旧,泉水依旧,可听泉的阿炳已经历了无数坎坷,不再是十多年前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了,两个“想到了”,两个“渐渐地”和“听到了”后面并列的短语及语意未尽的省略号,准确、充分地表现了他此日扯眩rj的万千感慨。他触景生情,“禁不住拿起二胡”,要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出来。

  6.第6自然段。

  过渡:琴弦即心弦,琴声即心声。正是长期积淀在胸的种种情怀,化作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不朽的乐曲。

  齐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指导学生背诵四、五自然段。

  1、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①、 二泉的景色如何,看到了这景色阿业炳有什么感受呢?

  ②、 开始曲子是……有如……。随着旋律……又……

  ③、 他这曲子告诉人们……

  2、听录音,边听边想,边感知。

  3、让学生分小组自由进行背诵练习。

  4、指名背,集体评议。

  三、作业指导

  1、写一段话,描绘月夜的优美景色。注意选用以下的词语。

  月光似水 静影沉壁 赏月

  月光照水 水波映月 照耀

  2、指导:注意写的话要有一定的整体感觉,用词要优美流畅。

  板书:

  月光似水静影沉壁

  二泉映月

  委婉边绵升腾跌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