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雨点儿》的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指导学生读好课题中的儿话音)

  2.老师来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把书拿好,眼睛看着课文,认真听。(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

  3.同学们,请你们自己读一遍课文,在书中标画自然段,圈画会认字。(五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多种方法学生字词

  1.学习认读字。

  (1)大屏幕上有许多词语,请你借助拼音读一读。(课件出示认读字组成的词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这些词语去掉拼音了,谁想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

  (3)看图举词卡游戏:仔细看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然后请你们在词卡中迅速找到相应的词语并举给老师看。

  (4)认读字从词里跑出来,你们还认识吗?(开火车读认读字)

  (5)之前我们识记新字有哪些方法?(加一笔,减一笔,换偏旁)

  (6)今天老师再来介绍两种新方法,加一加,减一减。

  2.学习会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这是我们今天要学写的三个生字,谁来读一读?

  (2)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记字方法记字)

  (3)仔细观察这三个生字的字形,说说书写时应该注意哪些地方?

  (4)同学们先看老师写这三个生字。

  (5)自己在书上田字格中描一个写一个。

  (6)反馈讲评。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让生字多次复现,渗透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

  你们知道雨点儿是从哪儿来的吗?自己读一遍课文,要求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不破词。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理解“数不清”。

  ①有一天,天上的云彩越来越多,不一会天空中下起雨来了。(师在黑板上画云朵和两滴雨)

  ②回忆一下课文,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老师这样画对吗?(不对,应该有很多雨点)

  ③用书中的一个词来表示雨点儿数量很多。(数不清)

  (2)指导朗读。

  ①课件出示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这句话怎么读才能表示出雨点很多呀?自己练一练。

  ②指名读。

  (2)理解“飘落”,指导朗读。

  ①雨点很轻,也很很小,风一吹,雨丝都变得斜斜的,然后慢慢地从天空落到地上。书上用了一个词,是怎么落下来的?(飘落)

  ②“飘落”是指雨点轻而慢的下落。读“飘落”这个词的时候,可以读得稍微慢一点、轻一点。再来练练这句话。(学生练读)

  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句子)

  2.学习第二至四自然段

  (1)大雨点儿说了什么?小雨点儿又说了些什么呢?自己读读二至四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大雨点儿、小雨点儿的话:你要到哪里去?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我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

  看看屏幕上的三个句子,出声读一读,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②谁来读一读?小结:在读问句的时候,语调要有一点点往上扬,读出问的语气。

  ③左右两个同学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④分角色朗读。

  ⑤我们读了大雨点和小雨点说的这些话,知道了他们要去的地方,他们要去哪儿?(大雨点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⑥为什么大雨点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小雨点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有花有草的地方需要雨水,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更需要雨水,每一种花草树木的生长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

  3.学习第五自然段。

  ①(课件出示图片)小雨点来到有花有草的地方,经过雨水的冲刷,这里的花草颜色更鲜艳,更美丽了;大雨点来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在雨水的滋润下,这里长出了绿绿的草,红红的花。请你们想象刚才美丽的画面,美美地读第五自然段。

  ②(课件出示图片)雨过天晴,大地上的变化可大了!你能把括号里的内容填完整吗?(指导学生说完整语句,包括括号前内容)

  有花有草的地方,_______。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________。

  ③你们说说,这么美丽的景色都是谁的功劳呀?(雨点儿)

  小结:雨点的功劳远不止这些,雨点儿唤醒了万物的生长。

  ④请你们想一想,假如你是雨点儿,你要到哪儿去?为什么?

  农田,让禾苗喝足水,结出更多的庄稼。

  果园,让果树喝足水,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子。

  花园,让花朵开得更美丽。

  小结:同学们的愿望有很多很多,也很美好,如果你们是雨点儿的话,你们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4.回读课文。

  回想雨点儿的功劳,带上你美好的愿望,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再来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读好人物对话。运用分角色朗读,增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运用多媒体课件,再现雨前雨后情景,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中产生的独特感受、体验,用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角色,明白雨点儿滋润了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