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4)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体会课文写景的精妙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

  2、理解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摘抄优美语句。

【教具】

  1、多媒体教学:配乐朗诵磁带。

  2、幻灯片投影字词:配文插图,语句揣摩练习。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生活中的花鸟虫鱼,你最喜欢哪一种?哪一种能触发你的联想,牵动你的情思?(大家发言),的确,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作家那样用“第三只眼睛”──发现美的眼睛细心观察,并认真体会,那么,山水花木鸟兽虫鱼等平常之物都会给我们带来丰富的联想和深刻的启迪,今天,让我们到一条紫色的瀑布边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作者介绍

  作者宗璞,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我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另外创作了大量的游说、散文,《西湖漫笔》、《紫藤瀑布》、《丁香节》、《水仙辞》等作品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三、研习课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2、自由朗读,根据语境理解字词。

  3、听录音磁带,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4、学生表情朗读,深入其境,准确把握内容。

  5、设计问题,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怀。

  明确: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抓住了紫藤萝瀑布的特征勾出紫藤萝联想到的“生命”,“精神的喜悦和生的宁静”、“生死迷”、“手足情”等字眼,为下文理解作者抒发的感情作准备。

  6、具体研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7、前一部分描写盛开的紫藤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比喻、拟人修辞方法形象生动的描绘了紫藤萝盛开的景象,紫藤萝成片成片的盛开时,居然能“像一条瀑布 …… 在流动、在欢笑”、“那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的“点银光”,多像“迸溅的水花;那是阳光下跳动着的紫色的花,都是鼓满了帆的船;漾满了笑意的脸,何其蓬勃,何其辉煌?作者用贴切的比喻、拟人,绘声绘色地把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展现在读者面前。

  8、怎样理解特定历史时期有关紫藤萝的故事?

  明确:萧条的政治气候禁锢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花也有情,竞寂寥得“东一穗,西一穗,伶仃地挂在树梢”,后来,连“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可是花并没有枯死,那顽强的根,纵然饱经摧折也孕育着希望的种子,随时准备破土而出。看;“紫萝又开花了”开得那样盛那样”,它汇成了奔腾的瀑布。立在瀑布边,掬一捧入口,便是滋润着干枯的心田:扶摸鼓胀的花朵,便是起锚生命的航船。

  这一段故事,是作者极尽铺陈点染之能事,描写了紫藤萝开放的盛景后,笔锋陡然一转后写的,理解这一段的故事,可略为交代背景。

  9、设置思考题:凋零了的紫藤萝后来怎么样?以此来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紫藤萝的一荣一枯,正昭示着生命的价值和希望的可贵。

  10、朗读第8段和第11段,体会作者的感情。

  明确:如瀑布般的紫藤萝盛开着,散发着蓬勃的生命的气息,高奏着昂的希望的乐曲,解开了“生死谜”抚慰着“手足情”,不是吗?只要种子在,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只要真情在,许多失去的还有再来的时候,人生在世,纵有艰难险阻,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暗礁险滩又怎能阻碍“满装生命的酝酿好的”紫色的花舱“驶向彼岸呢?”

  11、仔细品读,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朗读写景语句,让学生勾画出景物描写中渗透了作者情感的语句。

  如“辉煌的谈紫色的”中的“辉煌”抒发了作者对瀑布的生命力的盛赞之情。“流动”、“欢笑”传达了生的喜悦,“东一穗,西一串伶仃的挂在树梢”表达了作者失落的怅惘的情绪。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景中之情,学习了情景交融的写法。

  12、迁移训练:

  以《绿色的海洋》为题,抓住森林的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借景抒情,写一段150字左右的短文。

四、布置作业

  本文能给你什么联想和启示?课后写一篇练笔。

【板书设计】

  紫藤萝瀑布

  宗 璞

  景───────────情

  看花:花瀑 花穗 花朵

  生命长河无止境

  忆花:生死谜 手足情

  生命的美好与永恒

  思花:不幸 无止境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知识与技能]

  1练习诗歌的朗诵。

  2学习比喻、顶针、拟人修辞在诗歌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朗读,讨论,仿写,体会。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理解作者对理想的解释和对有理想的人的赞美。

  2萌发树立远大理想的感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听写。

  范读(听录音),齐读,一人一句开火车读,结尾齐读。

  分析第一、二小节诗的含义、修辞。

  第一小节: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运用了比喻、排比、顶针的修辞。顶针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应该揭示其特点,并且举例:“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木兰诗》)

  第1、 2个比喻是什么意思,起什么作用?(

  第4句中的“黎明”比喻什么?

  第二小节:理想有时代性。

  第12和34句之间为何是句号而不是分号?

  [作业]:模仿第一、二小节写8句诗,要运用三种修辞,内容自定。

  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齐读。

  分析第三至第十二小节。

 三: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历史的发展。

  “历史的脊梁骨”如何理解?

四:理想的实现要经历多次的挫折和失败。

  与《在山的那边》相同的诗句是哪些?

 五:理想给人力量。

  指出每一句写理想给人何种力量?

  与34句含义相同的古诗:“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曹操)联系书后背诵篇目

  六:理想是崇高的。

  如何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

 七:有理想的人常感寂寞。

  如何理解“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

 八:理想对人生的意义。

  “不幸”指哪些?

  “大写的人”指什么样的人?

  九:理想使人重新做人。

  十:对理想要执著。

  “玷污”和“被扒窃”如何理解?

  十一:理想对人生的重要性。

  [作业]:做课程探究。

第三课时:

  交流仿写的诗。

  十二:鼓舞人们树立理想,为理想而奋斗。

  比喻的内涵。

  结尾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与本诗结尾含义相同的《在山的那边》的诗句是哪些?

  记忆附录中关于理想的名人名言。

  讲课程探究。

  [作业]:预习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八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八篇

2.【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八篇

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

4.【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锦集八篇

5.【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八篇

6.【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八篇

7.【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

8.【实用】教学设计方案八篇

9.【热门】教学设计方案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