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优秀的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读,学生的声音里此时一定增加了几分崇敬。在学习下面“吃点苦也是值得的”时,再回应这小节。抓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两个词语,八个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在学生发言后接着学生的理解发挥:辛劳在其中,理想在其中,毅力在其中。可谓意蕴丰富、凝练集中,妙!再将词语分拆(A 、饥餐渴饮 / 晓行夜宿 B、饥餐 / 渴饮,晓行 / 夜宿)分男女生对应读,体会词语的对仗,音律的叠回。

  3、继续读下去,看看下面的`课文中会有哪些语句扣动你的心弦,让你流连、回味。(学生自由读思画注)

  4、课堂交流。

  这是一个开放的交流时空。估计学生会注意下面的一些语句,下面写下自己的体会与教学设想,以备上课时与学生有效对话,指导学习:

  ——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

  “飞鸟夜晚回家了,师徒俩的家呢?眼看天色已晚,他们今晚宿于何地呢。他们能不焦急吗?”估计学生大都会如此理解,也允许个别学生有所发挥的“篡解”:对于他们,难道没有露宿野外过?那既然是常有的事,他们又为何如此焦急呢?联系下面,我想他们焦急的恐怕是不能够当晚将所察访到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

  ——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的厚厚的蜘蛛网。

  设想学生应当在这样三方面突破:一是联系下面的细节想象 “破败”,二是感受这样具象写的精彩,三是体会写“破败”实际为写人的意义。如果学生在某点上有忽略,要引导其关注思考。特别是第三点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充分展开,比如可以这样点拨:“破败”不仅在这里体现,下面还有地方得到印证,能找到吗?(如“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等)从这你想到了什么?由学生言说李时珍修《本草》十分辛苦,顺势进入下面师徒俩关于“苦”的对话学习。

  ——李时珍笑着问徒弟……“但我们修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这段话中有两个点必须抓住:一是李时珍的神情“笑”,二是他说的两个词“吃点苦”和“值得”。点拨:他们是只吃了一点点苦吗?回应第一小节,品赏“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再读古寺“破败”段,讨论力量的源泉:缘自理想,一个为民造福的崇高理想。

  练习填空:

  A、这天忙着赶路,又一次错过了的客店,他们只能在路旁的雨棚里过夜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满眼寒霜,冷月还在天上,李时珍这时候又起早赶路了,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岁月不饶人,50岁了,天天和水啃干粮,李时珍的胃病又犯了,生生的疼,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已经在外好几个月了,中秋月明,李时珍不禁思念起深爱的母亲、妻子和儿女,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填空后小结:没有修好《本草》,让万民得福这崇高的理想,没有为万民得福,自己吃苦也值这不屈的信念,李时珍何以能够如此风餐露宿,如此别家离子,在荒山野岭间奔波。出示:“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手中的鲜花,更是他们用_____和_____培育出来的。讨论填上“理想和信念”,读这句话。分角色读课文对话。

  ——怎样区分它们呢?李时珍端详了一阵,各扯下一点放在嘴里嚼嚼,若有所悟。他接着往下写。

  读,角色表演。与扮演者交流:“李时珍”,你为何要将那两片叶子上下左右反复看?你分辨出来了吗?嚼?你怎么敢嚼,不恶心?过去嚼过吗?你就不怕野草有毒?小结:这一“端详”,我们端详出了李时珍工作的严谨,这一“嚼”,我们嚼出了他“为民得福,吃苦、甚至献出生命也值”的伟大情怀。深情引背:看来,成功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古今中外,每一个成功者……更是他们……”

  二、表现理解再创造

  1、投示: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断垣残壁 枯枝杂草 长年累月 解暑消热

  焦急 笑 值得 端详 嚼嚼

  读一读,还记得刚才我们的讨论吗?你能不能根据这些词语,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李时珍师徒夜宿古寺的情景进一步说详细呢?比如关于“嚼”,他们师徒间肯定有一番对话的,是不是?注意用上上面的两组词语,注意情节的丰富与创新。(学生个人准备,相信前面填空所描述的情景会对学生有启发)

  2、和同桌共同来创造。(相互提醒、补充)

  3、推荐同学上讲台创造性讲述故事。师生评议。(评议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注意对于存在问题不要去简单否定,关键是讲清理由,提出自己具体的修改意见。)

  4、教师小结:抓住关键情节,联前想后,以细节去表现,这就是复述的创造。

  三、课后作业:

  收集资料,并选择其中的一个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张衡与地动仪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爱迪生与电灯

  _______与______

  教学资源

  一、《说勤奋》课堂实录(颜教师教学语言的风趣与智慧让课堂轻松、多彩。

  片断赏析:看似随意拉家常式的交谈暗示议论文的一般写作特点,润物细无声:

  师:作者这句话(指“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什么?是勤奋。”)对你说十遍,你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说一百遍呢?

  生:(迟疑)我相信了。(学生笑)

  师:你怎么这么没有立场?(问另一个学生)你相信吗?

  生:不相信。

  师:我说一千遍,看你相信不相信。(学生笑)

  生:还是不相信。

  师:那叫我怎样你才相信?

  生:举一些事例来说明。

  师:喔,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作者举例了吗?

  生:举了。

  师:举了谁的例子?

  生:司马光和童第周。

  师:怎么不举颜老师的例子的?(学生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