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优秀教学反思(3)

时间:2021-08-31

  生21:在草船借箭中,别人都很慌张,而他却坐在其中饮酒作乐,不怕所射来的剑鞘,最终与他预想的一样。

  师:从容镇静,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但我觉的更像是险躁则不能治性,你觉得呢?

  生22:诸葛亮在魏国大军来的时候,还能唱空城计,也能体现。

  师:空城计是《三国演义》里的重要章节,同学们应该都有印象,但大家应该知道空城计是杜撰的,不是真实的,通过这个杜撰的故事我们能看出诸葛亮的从容镇静,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还有吗?

  生23:我认为他喜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通过这一句他想告诉儿子珍惜时间,尤其最后一句“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殷切希望。 师:那从中看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23:诸葛亮是一个非常珍惜时间的人。

  师:非常珍惜时间,不能荒废时间,来学习读书,所以诸葛亮才能博览群书,大家传说中的政治军事无所不通,天文地理无所不晓。还有吗?

  生2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一句写出了诸葛亮是一个非常热爱学习的人,并且鼓励儿子像自己一样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要博览群书。 师:那么他成才的原因,课本中总结的是非志无以成学,一个人成才必须有志向,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自己有远大的志向,隐居时就被人成为卧龙先生。还有吗?

  生25: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其实是诸葛亮自身的写照。从淫慢则不能励精,可以看出诸葛亮对自身的严格要求。 师:对,诸葛亮严格要求自己,从来不懈怠,很勤奋。 生:他还做了非常多伟大的事情,为国家效力很多。

  师:他受任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奔走驱驰,为了国事,为了蜀地。南征北战,殚精竭虑,他曾五次北伐,为国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最终积劳成疾,病死于战场。可见他一生都实践了淫慢则不能励精。大家要记住勤奋勤勉的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还有吗?

  生2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诸葛亮告诫儿子在做人方面的道理,而且从这一句我们看出诸葛亮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他可以用宁静来修身,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宁静,很节俭的人。 师:很宁静,很节俭的人,是你猜出来的吗?有证据吗? 生26:他在遗嘱中告诉后人他的丧事要一切从简。

  师:说得很好。大家可以看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表达很简洁,道理很深刻。听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里的人生理想,其中修身是前提。那么诸葛亮的修身经验是静以修身,他在帮助刘备之前,一直隐居隆中读书苦行,是一种内心的宁静。俭以养德,大家刚才说的太好了,他一生非常勤俭,在平定南中叛乱中深入不毛,非常节俭,他曾经向后主刘禅主动申报自己的家产,说自己“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他在病危时立下遗嘱说““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在山上挖一个能够放进棺材的墓穴,下葬时穿上平时穿的衣服,不要放什么随葬品。他一生实践了他的俭以养德,希望大家能记清楚。还有吗? 生沉默

  师:其实诸葛亮最欣赏的是挂在书房里的一副对联“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他一生无意于功名利禄,不受外界的任何诱惑,我希望大家也能做到这一点,成长路上坚守自己内心的平静。我们一起读一下这句话。 生读

  师:这里说的宁静是内心的平静,不受外界的干扰。我们的班级誓词是? 生:宁静致远 师:这封家书是诸葛亮自己学习修养的基本点,如果你从中学习的一两句送给你在座的同学,你会送给谁?

  生:我把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送给张扬,因为他贪玩,耽误了学习。 师:那请同学们齐读一遍送给张扬。

  生齐读: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张扬:我记住了,我以后一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生:我把“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一句送给赵泽阳,因为他在学习方面太懈怠,太懒散。

  师:我们请赵泽阳同学真诚的背诵一遍。 赵泽阳: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师:请赵泽阳同学以后一定要勤勉,不要懒散。

  生:我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一句送给季成云、王瑞、施维

  佳。他们在学习中应该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 师:你们记住了吗?请三位同学一起背诵一下。 生背诵

  生:我把“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送给自己,以提高自己的修养。 生:我也要把“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送给自己,因为我有时一考不好,就精神颓废(众生笑),没有信心好好学习,这一句能激励我胜不骄,败不馁。

  师:请同学们一背一下。 众生背

  师:同学们,本文词源意丰,字字珠玑。我们经常说认识别人容易,认识自己难。下面请大家换种心灵,选几句自勉自励的话写在学案上。 生写 师:真正的智慧可以穿越时空,让这些经典语句永驻我们心中,伴我们行走一生,让我们在深沉的诵读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众生齐背。(下课铃声响)

【诫子书优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诫子书》教学反思

2.诫子书教学反思

3.《诫子书》的教学反思

4.诫子书教学课件

5.诫子书优秀教案

6.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学反思

7.优秀教学的教学反思

8.语文优秀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