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优秀教学反思(2)

时间:2021-08-31

  生11:如果不是恬静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的崇高志向。 师:请同学们记录下来。

  师:还有疑问吗?如果没有,请一位同学翻译一下全文。

  生12: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如果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 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治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师:请坐,翻译的非常好,同学们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众生:没有

  师:都明白了,那老师问一问大家,请看学案重点词语解释,抢答比赛。 生13:夫是语气助词,君子是有道德修养的人,静以修身的以是凭借。 师:请坐,有问题吗? 生:没有。师:继续

  生14:明志是表明志向,淫慢是放纵怠慢,险躁是冒险急躁。 生15:接世是对社会有益。

  师:很好,这里是意动用法,类似于我们之前学过的“渔人甚异之”中的“异”。继续。

  生15:穷庐是简陋的房子,这里指狭小天地,将复何及是怎么还来得及呢。 师:文言文朗读是重点,要读出一些味道来,必须把自己沉进去,把握好语气和感情,大家看学案三:你认为本文寄托了作者对儿子怎样的情感?请分别设想站在父亲和儿子的角度体会本文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生16:我认为作者对儿子有一种望子成龙的情感,如果让我站在父亲角度来读的话,我就会用一种比较沉重,谆谆教诲的语气读。

  师:谆谆教诲,意味深长,沉重,期盼的语气,请你给大家读一下。 生16:(读文)

  师:读的有没有意味深长? 众生:有。

  师: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生鼓掌)

  师:你认为哪些句子语气最沉重或是作者会重点强调哪些句子。 生17: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师:为什么?

  生17:因为他主要想告诉儿子要学会集中自己的精神,并且要稳重。 师:这是从意思上说,那从句式上它是什么?

  生:双重否定句式

  师:双重否定,加强语气。(师范读)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要读的意味深长。还有没有双重否定句? 生齐读: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师:对双重否定,加强语气。你认为还有哪些句子是作者的重点强调。 生18: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师:你的理由?

  生18:之前叙述那么多,最后结尾了要教育自己的儿子。

  师:最后结尾了要教育自己的儿子,要珍惜时间,而且用了什么标点? 生:感叹号。

  师:请同学们读出感叹。 生齐读

  师:将复何及:!怎么来的及呢,孩子啊,抓紧时间,珍惜时间吧!还有没有? 生19: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师:你的理由?

  生19:是从身心上教育儿子。

  师:不能贪图享乐,不能懒惰懈怠,反面教育,(强调)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师:我们师生合作一下,请同学们在老师的提示下朗读。 师: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个早熟的人才,从小聪明伶俐,诸葛亮清醒地认识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他在给哥哥的一封信中写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为什么他会清醒地认识到儿子成长过程中的隐患? 生:他太容易骄傲了。

  师:太容易骄傲了,所以他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应该是语重心长,谆谆教诲,请大家读出来。 (全班齐读)

  师:蜀国后期,国势衰颓,后继无人。忠心耿耿的诸葛亮是多么盼望儿子能快些长大,成为国之栋梁,请同学们齐读,读出一位慈父的殷殷期盼。 (全班齐读)

  师:有了殷殷期盼的味道。那么长大后的诸葛瞻是否能如父所愿呢?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诸葛瞻多才多艺,擅长书画,十七岁时即被后主刘禅招为驸马,是备受蜀国人民爱戴的英雄。他三十七岁时便和儿子一起战死沙场,可谓国之栋梁,诸葛亮对他的早期教育起到了重大影响,可以说《诫子书》一路伴他成长,他时时诵读,心领神会。请大家以诸葛瞻的语气心领神会地再读一遍。 (全班齐读)

  师:这是诸葛亮五十四岁时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正是这一年的八月,发动第五次北伐的诸葛亮终于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

  雄泪满襟”,身为儿子,更应该牢记父亲最后的教诲,身心感念父亲的一片苦心,请大家读出慈父的良苦用心。读! (全班齐读)

  师:这封家书虽然只有八十六个字,但问世之后却天下闻名,广为传颂,人们被诸葛亮的智慧所深深地折服,听说着这字字珠玑,句句哲理。请大家用一种赞赏的感叹的语气再读。 (全班齐读)

  师:这封家书写得太好了,这封家书既是对儿子的谆谆告诫,也是诸葛亮自己学习修养的实践总结。可以说诸葛亮自己也颇为自得,根据你们对诸葛亮的了解,结合诸葛亮的人生经历和人格品行,你觉得诸葛亮本人最喜欢的可能是其中的哪两句?为什么?或者用我从文中_______句中,读出了一个_________的诸葛亮。两种方式都行,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开始?

  生20:我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中读出诸葛亮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人生目标的人。

  师:怎样读出来的?说说你的理解。

  生20:从致远二字中读出诸葛亮有伟大的志向。 师:哪位同学给补充一下。

  生21:我也很欣赏这一句,我从这句读出了诸葛亮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他非常的沉着冷静,用平和的态度去面对一切的困难。 师:你有没有事实能证明诸葛亮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