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创新与实践的内容(3)

时间:2021-08-31

  ③利用音节遣词造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鉴于拼音符号抽象枯燥的特点,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在学生的头脑中建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所以,我们在拼音教学中,应让拼音教学生活化,即用带调音节组词造句,赋予音节以意义。例如:在教学guā这个音节时,我先请学生用这个音节组词,然后再让他们从中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词说一句话。有的孩子说:西瓜长得又大又圆。有的说:小青蛙在田里呱呱叫。还有的说:新疆的哈密瓜,真好吃!由此可见,当音节仅仅作为一个没有意义的符号单独存在时,学生的记忆是非常困难的,而当把音节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它与生活密切相联时,就很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学习的兴趣,从而在强化音节教学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拼音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要求发生质的变化,最重要的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获取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出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造能力。学龄前儿童是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独特个性。

  ①在拼音教学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思维源于观察,观察是思维的基础,是学生认识外部世界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敏锐、精细的观察是创新的起点。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迪学生仔细地观察日常生活,教给其观察的方法,使之能抓住特点,善于从平常事物中发现不平常的因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我曾引导学生这样观察第33页的插图,首先在学生观察后我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夏季。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学生有的说:小草绿了,花儿开了,蝴蝶正在花丛中跳舞。有的说:老爷爷穿着短袖上衣,在树下乘凉。有的说:树木的枝叶长得又多又密,喜鹊在树上唱着歌呢。我又问:老爷爷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老爷爷坐在大树下的竹椅上听音乐。你怎么知道他在听音乐?学生回答说:因为爷爷的耳机边有一个五线谱号。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找到了问题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