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的创新与实践的内容(2)

时间:2021-08-31

  2.学习拼音与发展语言相结合。

  创新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语言表达能力恰恰是创新思维的重要表现。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提高读写能力的重要前提。为此,老师在教学拼音的同时,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语言训练因素,让学生一进校门就受到规范语言的训练。

  ①利用字母的形状,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入学的孩子,已具有了一定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但不够规范。在拼音教学时,教师就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失时机地进行训练,以规范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字母o时,趁机点拨学生:o像什么?结果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记忆的闸门打开了,有的说:o像一个圆圈,有的说:o像一个乒乓球,有的说:o像弟弟的小脑袋从而根据儿童善于联想记忆、形象记忆和韵律记忆的特点,引导学生编出顺口溜:小小的圆圈o o o、爷爷的拐棍f f f、解放军的机枪k k k、小棍赶猪l l l等。这样不仅强化字母的音和形,而且还扩展了思维,使学生尝到了规范表达语言的成功乐趣。

  ②利用形象的插图,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现行的拼音教材为每一个字母都配备了一幅形象的彩图,这些插图接近生活,富有童趣,既表音又表形,具有实用性,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识记字母的音和形。因此,在拼音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看图,创设语言情境,诱发学生说话。如教声母h时,可以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设问:图上画的什么?学生说:一个小男孩在喝水。教师借机引导:一个穿着什么衣服的小男孩坐在什么上喝水?他拿着什么在喝水?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思维顿时打开了,有的说:一个穿着红色短袖上衣的小男孩坐在椅子上拿着茶杯在喝水。有的说:一个穿着红色体恤衫,蓝色裤子的小男孩拿着杯子坐在椅子上喝水。这样,学生不仅说出了一句完整通顺的话,而且还在观察中认识了h的形状,从说话中掌握了h的正确发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