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心经》解读(3)

时间:2021-08-31

  据拉康心理学分析,水仙式人物因从小的生活中缺少关爱与重视,遂变得自私,利己,好胜以及富侵略性。小寒为自己能够占用父亲而嫌恶母亲,离间父母感情,利用朋友。她的自私与心机完全不符合她“无暇”的家庭背景。小寒似乎拥有最完满幸福的家庭,甚至龚海立对她说,“你的家庭太幸福,太合乎理想了。我纵使把我的生命里最好的一切献给你,恐怕也不能够使你满意”。然而冷热自知,即使没有小寒的僭越与“比着”母亲的老,包办婚姻下的许父母感情是否如表面的那么完好也不得而知。母亲在琐碎的家务中日益沉默,父亲却愈发的优秀(有钱,有地位,有风度);母亲的“不早管”与不具“父性”的父亲的宠溺使小寒养成自恋,自私,自我膨胀的品性。“她独占了父母的爱,却还要霸占母亲应有的一份”。

  小寒又是天真的。她为使父亲不怀疑她,便极力撮合绫卿与龚海立,她顶着“天真”的娃娃脸取笑母亲,都只是因为她以为装作小孩一样就可以永远守着父亲的爱,“我就守在家里做一辈子孩子,又怎么着?不见得我家里有谁容不得我!”这看似没来由的辨白更暴露她自私单纯背后隐隐的自卑与恐惧。

  对于小寒,作者张爱玲应该是怜惜并且无指责意味的。一如她笔下的女主角,安静平缓地演绎着自己的挣扎与努力,为爱争取时却又那么张牙舞爪,歇斯底里,聪明自私却又让人恨不得。小寒的爱是一种原始的,抛却伦理道德甚至是动物性的情感,不事雕琢。这种爱到头来只能是伤害,伤害他人,更伤害自己。

二、许母:半沓发黄的心经

  无疑,许母的少女时代是苍白的,没有小寒那样开放的环境,十几岁便与许父结婚,有无感情不能断定,但那感情必定是不牢固的,中年后遭到女儿与丈夫的排挤,日日拿家务和花草来排遣那无法诉说的愁苦,渐渐变老,后半生尽透着不如意,一本都不到,只是半沓发黄的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