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撰《中山陵碑文》惹风波(3)

时间:2021-08-31

  第2枪:

  再批余秋雨人品

  他不会写,总会鉴赏吧

  沙元伟不仅把余秋雨的《钟山碑文》一顿狠批,更质疑起余秋雨当初是如何“成名”的:“余秋雨的名气很大,可是写作水平好像很一般。如果说一个人的写作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能会下降,可是一个人的欣赏能力应该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他自己写的作品,写的碑文,他自己怎么不再回头去好好看一下,不好好‘鉴赏’一下呢?以前就听别人说过,余秋雨会抄袭别人的文章,所以我都怀疑他有今天的成就其中真实性占了多少。”此外,沙元伟更表示,人品和文品是一致的,余秋雨的文品如此,人品也就可想而知。

  余秋雨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写《钟山碑文》是他一个心意的表达,把一直以来的一些想法诉诸笔墨。虽然对余秋雨的人品和作品都提出了质疑,但是沙元伟仍表示相信余秋雨此番作品是用了心的:“虽然他的作品水平有限,但我觉得他应该也是用了心来写这篇碑文的。”而对于自己缘何动手写了另一个版本的《钟山碑文》,沙元伟坦言这也是自己作为一个南京学者的心愿:“我自己本身是南京人,理所应当该写写南京。就算余秋雨不写,我也会写的。只能说,余秋雨给我提供了一个时机吧。”

  第3枪:

  批余之后再批于丹

  她让南京人产生错误历史观

  前几天,与余秋雨同样登上“华语世界文盲榜”的还有著名学者于丹。沙元伟向记者透露,其实他也很想批一下于丹教授。

  于丹曾说:“在南京谈读书其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南京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悲情……”沙元伟对于这段话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谈读书本来很平常,但于丹偏讲在南京谈读书“很奢侈”。不仅是“奢侈”用词不当,而且是于丹有意误导听她的讲座“很奢侈”。南京和全国其它城市其实完全相同,并不存在谁的历史多谁的历史少的问题。于丹不应该误导南京人民产生错误的历史优越感。“历史、悲情和感动”三个词中,悲情从属于感动,应该删去其中一个词。在人类发展史中,积淀的不只是悲情,还有更多的喜情。而且喜情占主流,悲情占次流。如果像于丹片面强调“积淀了太多的历史悲情”,就意味着生活不幸福,社会不发展,历史不前进。这简直是对南京历史的污蔑。